鄂温克族民歌与舞蹈_具体都有哪些特色?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5日 10:53:57    作者:网络

  鄂温克族不仅仅拥有非常丰富民间文学知识文化,他们的歌舞文化也是流传在中国民间,拥有着非常丰厚的历史。那么关于鄂温克族的民歌与舞蹈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传统文化浓郁,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很多民族特点浓郁的传统舞蹈和特色民歌。

  鄂温克民族舞称为“努给勒”,豪放、朴实,充分表现了鄂温克族人民爽朗、勇敢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气质。“努给勒”多由妇女表演,舞步独特、刚健有力,节奏性强,以“跟靠步”和“跺步”为舞蹈的特点,又有天鹅舞、跳虎、猎人舞等反映牧区和半山区生活的特色。另外,在鄂温克族民间还流行着反映鄂温克人狩猎生活的舞蹈,如“阿罕伯舞”和“爱达哈喜楞舞”(公野猪搏斗舞)等,鄂温克人通过这些舞蹈,充分表现他们的勤劳、勇敢、豪迈和乐观的性格。

  “爱达哈喜楞”舞(野猪搏斗舞)是表现猎人模仿野猪同房时,相互打架怒吼的舞蹈,由两个人跳,跳舞者都穿着毛朝外的狍皮衣服,化装成两个野猪的形象,脸上抹上白粉,二人略向前倾斜,两手放在背后,用肩互相撞,嘴里不断发出“吼!吼!”的声音。“努日给勒”舞是鄂温克族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每当逢年过节、举办婚礼、宴请宾客或喜庆丰收之时,人们常常跳起欢乐的“努日给勒”舞,以表达其喜悦之情;“努日给勒”舞一般由妇女跳,没有乐器伴奏,只是跳舞的人嘴里发出“阿罕拜”、“哲呼哲”、“扎海、扎海”等声音。跳舞每组二至四人,一面唱“阿罕拜”,一面两手左右上下摆动,起初动作很轻,继而面对面,双手前后摆动,并作曲膝状。这种舞蹈表现了农、牧区生活的特征,动作优美,节奏性强,脚的动作构成了它的特点。

  猎区的舞会多在晚间围绕篝火举行,鄂温克族民间流行一种名叫“崩努克”的乐器。鄂温克人随着口弦琴的乐声,边歌边舞,动作粗犷,节奏鲜明,具有本民族独特的风格。

  鄂温克族喜欢唱歌,他们的民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鄂温克族民歌的特点是即景生情,即兴填词。有很多歌曲是他们用同个曲调,在不同场合填上不同的词,来吐露心中的喜怒哀乐。那悠扬奔放的旋律,表现了生活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的鄂温克人宽阔的胸怀、质仆的性格。他们的民歌,既是歌,也是诗,都是通过唱来表达的,有长有短,有几行的,也有几十行的。短的大部分是抒情歌,较的叫故事歌。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词。特别是牧歌和猎歌,表现了鄂温克族勇敢而质朴的性格。

  此外,鄂温克族民歌还具有宽广、抒情的特点,结构方整对称,多由上下句组成或由单乐句的不断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鄂温克族民歌既使用比较古老的三音音列,又使用五声音阶。鄂温克族民歌歌词多用头韵,衬词较多,唱抒情性长调时常喜用带鼻音的唱法,使感情体现得细致入微。

  小结:鄂温克族是一个非常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舞蹈主要变现的特别有张力,传达了一种豪迈乐观的性格。民歌也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无论是填词还是演唱都是表达自己民族情感。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