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婚姻习俗盘点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6日 12:05:31    作者:网络

  景颇族婚姻有偷婚、抢婚、拉婚和明媒正娶四种形式。现在的偷婚也好、抢婚也罢,只是真戏假作玩过场,大多是建立在自由恋爱基础上。那么,景颇族的婚姻习俗有哪些风俗是和其它民族不一样的呢?有哪些习俗是他们的民族特色不妨随小编一起去揭开景颇族的婚俗特色吧。


  景颇族的传统婚恋别具特色。青年男女交往大方自由,他们将自由恋爱称为“千脱总”,意为串姑娘。通常采用唱山歌的方式,由相识相爱到结百年之好。结婚时,新娘的伴娘分别为4、6或8个,她们陪伴新娘到夫家时,还有一个妇女专门为新娘撑着太阳圆伞。新郎家敲锣打鼓迎接,婚礼进行得非常热闹。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买卖,通过女方父母同意这一关时,需花费很多贵重的彩礼,因此,有时男方支付不了,就采用抢婚的方式,趁姑娘外出劳动时,邀约伙伴把姑娘抢回家,再托媒人带着聘礼到女方家提亲交涉,在既成事实面前一般女方父母只好同意。

  另外还通行单方姑舅表婚,即姑家男子必须娶舅家女子,但舅家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了“姑爷种”和“丈人种”的婚姻关系。过去流行转房制和妻死丈夫续娶妻姊妹的习俗,还实行等级内婚,即官家与官家通婚,百姓和百姓通婚。

  景颇族的婚礼热烈而隆重。新娘在进新郎家之前要过草桥,表示新娘身上的邪气已被驱除。结婚这一天,新郎家要宴请宾客,并事先将新娘接到寨中亲戚家梳妆打扮,穿戴整齐,届时,由祭师选好时辰,带领新娘喜气洋洋地赶往新郎家,陪娘打着伞,手挽着新娘,迎亲队伍排成两行,敲锣打鼓,吹奏笛箫,翩翩起舞,热闹非凡。新娘先喝迎新酒,到新郎家后,要给长辈、亲朋敬烟酒,再由新郎弟弟牵着过草桥。祭师抓两只鸡,把鸡头一刀砍下,把鸡血滴在草桥上。新娘过完草桥后,新郎才出现,与新娘迎面对坐,互喂竹筒饭,共饮交杯酒。夫妻向父母、洞萨来敬酒。这时,参加婚礼的宾朋才可以入座欢宴。

  景颇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一夫一妻组成的小家庭。但山官和富裕户也有一夫多妻的。在家庭中,父亲是家长。有女无子的可以赘婿上门。

  过去,景颇族妇女丧夫后,再婚受严格限制,只能转嫁给亡夫家庭、家族的兄弟、叔伯,并不得计较辈份。反之亦然,也存在侄儿娶婶母作媳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幼子继承财产并负责赡养父母的习俗。长子、次子婚后另建新居,成立自己的小家庭,幼子则不能,必须与父母一直同居一屋。有女无儿可以招赘,赘婿不改姓,子女亦从父姓。无子女可以收养子,养子的权利义务与幼子相同。年老无子女的人,都能得到亲属和村寨照顾。

  景颇族的婚恋,既浪漫色彩浓郁,又受民族传统规定制约。一方面实行严格的同姓不婚的单向姑舅表婚,即舅家的女儿,生下来就是姑妈家的儿媳,但姑妈家的女儿则绝不能嫁给舅家的儿子。这就是所谓“血不倒流”的婚姻规则,从而形成以姓氏为基础的“姑爷种”和“丈人种”的婚配关系,一般情况要三个姓氏才能连接成环状婚姻系统。这样,景颇族特有的“盘家谱”的婚恋风情就产生了。小伙子姑娘谈恋爱盘家谱不是用话语寻问,而是用唱情歌的形式表达。双方都把自己的姓氏巧妙地藏在歌词中,在充满甜情蜜意的歌声里委婉地表达出来。一经明白不可恋爱成双,都非常自觉地就此打住,不再玩下去。

  另一方面,景颇族的婚恋又充满浪漫色彩。最为奇异的是用树叶传情,如递去“金同”叶子,表示愿意追随你;递上“木克”叶子,表示生死不分离;若递上“木鸡哈”叶子,表示不乐意。在婚前,小伙子随意“串姑娘”,姑娘享受着广泛的社交自由。大凡女儿进入及笄年龄,父母就让其单室独住,为结交异性、谈情说爱创造条件。村寨为他们提供专门的社交场所“公房”。每当夜幕降临,月上树梢,伙子姑娘就来到“公房”谈情说爱,纵情唱歌舞蹈。互相钟情,随即离开公房单独去“盘家谱”,互相了解又互相爱慕之后,则互相把“沙基”、芦子放入情人口中,同时嚼动,表示今后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接着互赠信物,姑娘送给心上人的是自己亲手织的筒帕,得到的回赠是精致的烟盒。女子未婚先孕,可以指腹认父,私生子女不受歧视。

  景颇族村寨,是一个宽容、团结、和谐的社会。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