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傈僳族民歌?傈僳族民歌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0日 11:47:17    作者:网络

  民歌是一个民族在日常生活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贴近我们的生活,体现了我们的生活事情以及民族文化。傈僳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主要起源于四川和云南一带,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傈僳族人民非常喜欢唱歌对调,这可以在他们的民族歌曲中体现出来。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民族歌曲很好奇?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傈僳族崇尚唱歌对调,在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中,傈僳民歌三大调“摆时”“优叶”“木刮”有“峡谷天籁”的美誉。

  历史渊源
  傈僳族民歌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傈僳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传统。泸水、碧江、云龙一带一年一度的汤泉赛歌会,是歌手们充分施展才能的地方,歌声数日不绝。傈僳青年喜唱的情歌,有传统的,也有即兴创作,随编随唱的;有长篇情歌,也有短小的。

  艺术特色
  题材丰富
  傈僳族的民歌各式各样,包括木刮、摆时和优叶等歌种,老幼都能唱。一般人出门、上山、走路,触景生情,信口而唱。这种无目的、信口而唱的民歌,白天在田间、地头或是山上、路上随时可以听见,但曲调大都一样,只有快慢之分。这种快慢有的在词与词之间表现,有的在句与句之间表现,用快慢不同来表现内心的欢乐、喜悦或是苦闷与忧愁。

  艺术表演
  2009年6月16日晚,精品民族音乐会《我的祖国,我的家》在云南玉溪市聂耳演艺中心举行。作为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的活动之一,本场演出呈现了不同民族的经典民族音乐,其中来自古老的傈僳族的“摆时”民歌,让观众领略到“天籁”的魅力。

  “摆时”是傈僳族山歌,在平时及节日集会、庆祝丰收、男婚女嫁等喜庆的场合歌唱,歌词内容广泛,曲调热情奔放。“摆时”多为集体性的男女对唱,也可由一人作自娱性独唱。歌唱内容分为传统叙事长诗,以及多以爱情、时事为主要内容的即兴编唱。

  16日晚晚亮相的“摆时”合唱团的60名演员来自云南泸水县9个乡镇农村,他们大多居住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从未接受过音乐训练,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将傈僳族的“摆时、优叶、木刮”文化传承下来。

  合唱团当晚演唱了3首歌曲。在《摆时之乡欢迎您》《歌唱幸福好光景》两首歌曲的演唱中,用对歌、对唱、一领众合等方式,唱出了奔放热烈、富有激情的民歌。合唱团还对这种音乐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用“摆时”唱法演唱了外国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尽管观众无法听懂歌词,但深情的演唱和“摆时”民歌的特点,让观众领略到传统音乐的魅力。

  传承意义
  傈僳族崇尚唱歌对调,在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中,傈僳民歌三大调“摆时”“优叶”“木刮”有“峡谷天籁”的美誉。2006年5月20日,傈僳族民歌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怒江州文化局社文科科长管云东介绍,近两年来,怒江州重点开展了傈僳族民歌的整理保护工作。2008年省、州两级共投入40余万元进行傈僳民歌的整理保护工作,出版了650页的《傈僳族民歌集》,傈僳族民歌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据了解,自2007年组织开展“傈僳族民歌”的专项保护工作以来,怒江州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在州、县文化馆设置专门岗位,安排专人从事傈僳族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工作人员先后采访了全州傈僳族老艺人60余人次,收集各类傈僳族民歌170余首,收集录音近1200分钟、录像资料1000多分钟,拍摄了图片1600多张。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傈僳族民歌手稿87份,傈僳族民歌成品87份,傈僳族民歌成品音视歌曲130单曲。

  小结:说到民族音乐,小编就想起腾格尔以及阿宝、韩红民歌歌手。当我们听久了快餐式的流行音乐后,欣赏一下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也是一番享受。(Ps:小编一直很喜欢凤凰传奇的歌曲,就是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他们)。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