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仫佬族有哪些建筑?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2日 16:29:48 作者:网络
我们都知道,仫佬族不但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还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仫佬族有着特色的民族风俗,民居建筑更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吸引了广大的游客,朋友们,你们知道仫佬族的民居有哪些建筑吗?喜欢的朋友快随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问:贵州仫佬族有哪些建筑?
答:多为砖墙、瓦顶、矮楼建筑。
无论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高出地面30至60公分的地台。墙基以火砖砌成。人住底层,楼上是仓房。民居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地炉取暖做饭,地炉旁常有一小水坛,内加满水,借助地炉起到加热作用,热水可供日常使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地炉建于堂屋内大门两侧或厨房中。先在地上挖个坑,在坑中用砖砌好炉子,炉旁安放一个大水坛,坛口与地炉口都略高于地面,以避污水流入。炉前砌一个煤坑,上面盖块活动的板子。炉子除掏灰的炉门外,以及坛子的周围,全都用泥土填平,表面还得打上三合土。地炉一天到晚都不熄灭,水坛中总有热水。除随时可架锅做饭外,冬天象土暖气设备一样,使堂屋舒适温暖。特别是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屋里的粮食和衣物等都不致发霉。逢年过节,家人亲友就围着地炉吃“火锅”,非常方便。因为仫佬族地区产无烟煤,所以使用地炉十分普遍。
仫佬族聚族而居,同一宗族的人往往居住在同一村落内。仫佬族的民居,水田区的建筑在平地上,峒场区的建筑在斜坡上。无论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高出地面30-60公分的地台。层式大都为平房,下有一两尺高的地台,火砖砌基,泥砖砌墙,栋梁、桁椽等都用木料制作,屋顶盖瓦片。屋内有楼一层,但不住人,作为谷仓或杂物房,人住底层。
民居的建筑形式多为一排三间,正屋的正面大都留有天井;房屋地基如果宽敞的,还有一座一排一至三间的下座(即下屋)。一户住宅七个门,大门、中门、后门和四个房门。堂屋中间墙壁置“香火”。左侧门边挖地砌地炉,地炉烧煤,是仫佬人家特有的取暖、烧火的生活设备,挖地炉烧火已有悠久的历史。仫佬族讲究卫生,习惯人畜分居,因而室内比较整洁。猪圈、牛栏、鸡鸭笼,都设在隔天井与正屋分开的门楼下,楼上贮存各种饲料。厕所、灰粪房(俗称“灰寮”)多建于巷尾或屯外。院内院外,室内室外,每天打扫,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民居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地炉取暖做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代嘉靖年间的田汝成在其所著《炎徼纪闻》中就对仫佬人家的地炉有所记述。地炉建于堂屋内大门两侧或厨房中。先在地上挖个坑,在坑中用砖砌好炉子,炉旁安放一个大水坛,坛口与地炉口都略高于地面,以避污水流入。炉前砌一个煤坑,上面盖块活动的板子。炉子除掏灰的炉门外,以及坛子的周围,全都用泥土填平,表面还得打上三合土。地炉一天到晚都不熄灭,水坛中总有热水。除随时可架锅做饭外,冬天像土暖气设备一样,使堂屋舒适温暖。特别是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屋里的粮食和衣物等都不致发霉。逢年过节,家人亲友就围着地炉吃“火锅”,非常方便。因为仫佬族地区产无烟煤,所以使用地炉十分普遍。
仫佬族的立体居住形式,完整地体现了农耕经济所需的生活空间,从耕作家具的存放到耕牛的饲养,从对粮食的加工和保管,到人们每天的活动空间吃、穿、住等等,复合式经济结构特有的小而全的经济模式在仫佬族个体家庭中极其实用。
- 上一篇: 揭秘贵州仫佬族文化和历史溯源
- 下一篇: 美丽的仫佬族爱情传说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