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的风俗习惯_撒拉族有哪习俗?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2日 14:30:21 作者:网络
撒拉族是中国传统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非常传统的穆斯林,人们都是信仰的不是传统的教会类型。那么关于撒拉族的风俗习惯你都了解多少,撒拉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撒拉族在过去没有节育习惯,因此许多家庭都是多子女。由于农村传统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重视生男孩,但也不歧视生女孩,认为这一切都是信仰的神所决定的。
婴儿出生后,主人家就向亲友和邻居们报喜,并请阿訇举行宗教仪式给婴儿取名。与过去相比,现在撒拉人的名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史料记载,早期撒拉人名字是在本名之前加父名而成的,如阿干汗·尕勒莽、尕勒莽·奥买尔、奥买尔·顺宝、顺宝·萨都喇等。后来,婴儿出生时,根据父亲或爷爷的年龄来取名,如父亲25岁得子,就取名二十五,若是28岁得子,就取名二十八,30岁得子,就取名三十(十音发喜音),或者根据爷爷的年龄取名,以这种方式取名的在目前老人中还不少,如称自十的(四十),称四十六的,四十九的等等。也有的以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取名的,如婴儿生下来时重三斤,就称三斤,重五斤,就称五斤。有的以婴儿出生的日期来命名,如星期五出生的男孩称主麻,女孩称居玛姑等,若婴儿出生之日为节日,就依节日之名而取名,如有称格地勒的、保热特的、古尔班的,若出生在斋月中,就称热吉布、沙巴尼、热木赞等。在过去还有几个弟兄称大个、二个、三个的,其中含义可能是一种排行。有些父亲叫什么,其儿子也就叫什么。女孩当中有好多是以花命名的,如有叫菊花姑、樱桃等的。由于阿訇的规劝,目前绝大部分人都依自己的信仰教经名而取名,如男孩多取穆罕默德、奥买尔、阿里、大吾德、艾草等,女孩多取阿依霞、索菲娅、才力麦、法土麦等。在取名倾向上,男孩多有取勇武之义的,而女孩多有取美丽之义的,如男孩中有称狮子、老虎、豹子等绰号的,而女孩中有称樱桃、圆圆、菊花等的。由于民族文化间交流,撒拉族也有取藏族名字的,如尕让、才让等。若有重名现象,就以父子连名或以其年龄、身体特征而取绰号来称呼。对年老的男性还往往在其名字后缀以“保”来表示敬称,对年老女性则在其名字之后缀以“孜”等表示尊重,对年幼女孩则其名字之后缀以“姑”表示亲昵。
撒拉族对孕妇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在生孩子之前就不让她从事较繁重的体力劳动,注意饮食结构与营养。生孩子时,一般请村里的接生婆来接生。得知生孩子的消息后,妇女们纷纷端来香喷喷的油搅团、红糖等来看望,男子则带几包茶砖等。尤其是娘家人经常带着东西来看望。至满月后,娘家人要进行隆重的“看月”活动,他们要牵来一只肥美的活羊,并带着送给女儿、婴孩及他们全家的衣服去庆祝新生命的诞生。主人家备好丰盛的食物,热情招待客人,并给前来贺喜的每个人送点钱表示感谢。待婴儿出世四十日左右,就要举行“出门”仪式。主人家里炸好香喷喷的“古古玛玛”(一种油炸小食品)或准备好糖果等,选一个吉祥的日子如星期五等,让孩子与其母亲出大门,把准备的小食品施散给过往行人,邻近孩子们非常高兴,得到食品后又跑去告诉自己的好友们。在整个看月仪式上,对男孩的庆祝显得比较隆重。在开春时节,撒拉族一般给孩子种牛痘苗,预防天花、麻疹等。所种牛痘即将成熟时,还煮一锅“牙日麻”(煮熟的小麦、蚕豆等),施散给众人。男孩长大后,要进行“割礼”仪式,即请当地外科大夫割除其生殖器包皮,这是自己的信仰教的一种圣行。而女孩稍大后,要头戴纱巾或绿盖头遮盖头发。孩子的学前教育过去都是在家中、清真寺、田野里进行的,一方面传授有关宗教教义教规,另一方面传授生产技艺及管理家政的知识。及至近现代学校教育产生后,许多小孩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目前,绝大部分撒拉族孩子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在课余和寒暑假他们又在家中或在清真寺接受自己的信仰文化教育。
撒拉族丧葬习俗及禁忌
在撒拉族当有人病重时,其亲朋好友都要带着茶、糖等礼物来探望。如果平时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如背谈、造谣中伤、冤枉、欠帐等,病人和探望之人要相互取得对方的口唤(即原谅对方)。
撒拉族的葬礼,因撒拉族群众信仰自己的信仰教,其葬礼一般按自己的信仰教规定进行,习惯速葬,一律土葬,不用棺椁。
人去世,被称做“口唤”或“无常”(经堂汉语),而忌讳直接说“死了”。人去世后,要顺其手足,合口,瞑目,理发须,然后把遗体放在尸床上,而且面朝“克尔白”(沙特麦加天房)而仰卧,家人围尸哭泣。此时,该家“孔木散”年老者要派人告知亡人远方亲戚,以及邻近村落的“者麻提(阿拉伯语,原意为集体,此处指在同一个清真寺做礼拜的人。)”,并通知葬礼进行的时间、地点,请他们来参加葬礼。亲友一般带着两包茯茶或一定的钱,到丧家吊唁。至丧家后,亲友都要痛哭缅怀亡人生前的各种美德,抒发对亡人的眷恋之情。
人一去世,清真寺马上通知村里年轻人到坟园去挖坟坑。过去,每个“孔木散”都有自己的公墓。现在,部分村里的“孔木散”仍然有自己单独的公墓,而部分村全村只有一个公墓。坟坑大小因人而异,成年人的坟坑深约2米,小孩的则浅一些,长度比亡人身长略长,宽约0.8米。坟坑方向为南北方向,在底部西边要挖一偏洞,为放置亡人遗体的地方。撒拉人认为,挖坟坑是一种善行,坟坑挖得多,自己死后不会被问罪。
在挖坟坑的同时,同“阿格乃”或“孔木散”中有威望的人开始替丧家筹办丧事。若是父母亲去世,嫁出去的女儿要在三日内送来300斤左右的粮食和一只羊。若嫁出去的女儿较多,还轮流在亡人去世的头七、二七、三七之日煮麦仁饭。若无女儿,则由儿子来煮。埋葬时,施散给葬礼参加者的钱物由儿子承担,若儿子较多,其费用分摊,若只有一个儿子,则由其全部承担。现在中等人家的这种费用需四五千元左右。
把亡人从家中抬出去之前,要给亡人洗浴身体,洗浴亡者的一般为宗教品位较高的人。给亡者净身,撒拉语“苏土特”(抓水)。洗浴方式为:从头到脚,从右到左,遮羞体,裹白布(从膝盖至肚脐眼),洗浴动作要在一布单底下进行。待洗净擦干后,要撒以红花或麝香,再用白布裹住其身,就是“穿克凡”。成人的“克凡”布需三丈左右,男的要做成三件,女的要做成五件。里头背心小,要露出手臂,套头,露出膝盖;中层由颧底(下巴底)至脚踝,除头、脚外不露出其余部分;外层要包裹全身,女的另有盖头、腰带。“克凡”穿毕,将亡人置放于专门的遗体木匣内,上面用一线毯盖住,由十几个年轻人抬至清真寺或坟地,举行殡礼。抬遗体出门时,先出头后出脚,殡礼不能在正午或日落以后进行,一般在自己的信仰教的晌礼、晡礼时间举行。人死以后,一般都要速葬,当天去世就要当天埋葬。若直系亲属如子女或出门在外,无法当天赶回来,可适当等候,但一般不超过两天。
埋葬亡人时,要转“菲提勒”。“菲提勒”就是用手巾包起来的施散给众人的一包钱。自己的信仰教规定,男到12岁,女到9岁,便算成人,要履行主命。从这个时间算起,直到去世,期间所未能完成的主命,必须交罚款。如缺一番礼拜,得交三斤六两小麦。若一男人50岁去世,按38年内所缺主命次数受到罚款,罚款要施散给贫穷之人或阿訇等宗教品行高尚的人。若付不起全部罚款,可将一年的罚款用布包起来,在坟园里给围坐一圈的老人或阿訇、满拉施散。其方法是:亡人家属将一包钱诚心诚意地送给一个人,该受钱人也诚心接受,然后又诚心回送给亡人家属,如此从一人手中转到另一人手中,一直转给38人。如果转“菲提勒”时,某受钱之人将钱不再送还给亡人家属,该家属也不能索要,因为钱是真心送的。但这仅仅是想象中的事情,在撒拉族地区从未听说有此类事情发生过。象没有封斋、有能力而在古尔邦节不宰牲的人等也要交罚款,其方法一样,只不过罚款数额有所不同而已。也有的人以古兰经代替钱来转“菲提勒”,他们认为古兰经是无价的,能抵任何数额的罚款。转完“菲提勒”后,要做殡礼,参加殡礼的是全村的男性,富有者还邀请邻村男性,甚至其他“工”里的男性。参加殡礼的人要排队,面对亡人做两番礼拜,前面由阿訇领拜。
殡礼结束后,开始埋亡人,两三个品行高的人下坟坑,把用白布裹好的亡人放进偏洞,亡人头朝北,脚朝南,脸朝西,再用土坯封住偏洞口,待里边的人上来后,周围的年轻人迅速填土,最后堆成一个坟包。之后,阿訇开始念古兰经。其意在于:填坟时有两位天仙向亡人询问有关宗教知识及其平生所干善恶,所以阿訇念经祈祷信仰的神能饶恕亡人的罪孽,并有助于亡人顺利地回答问题。由于教派不同,有些地区只由一人念经,而有些地区则由三十人念。而且念的时间也不一样,有些人认为念经时所有的人都必须静听,以示对古兰经的敬畏,所以填完土以后才念经;而有些地区边填边念。
亡人去世后的一两天内,在亡人家里一般不烧火做饭,尤其是亡人去世的房间三天内不能以饭食待客,自家人也不能外出做客。当亡人家属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时候,其“孔木散”和“阿格乃”轮流将饭食送来,并且他们自动来到亡人家里,帮助砍树、劈柴、捣小麦,安置大锅,宰羊煮肉等,替亡人家属准备善后工作,减轻亡人家属的负担和悲痛。
埋葬亡人后的第三天,亡人家里煮好麦仁饭,炸好油香,一般在晨礼结束后,把清真寺里做礼拜的人都请到家里吃饭,意在用这种方式“搭救”亡人,祈求信仰的神能减轻对亡人的惩罚。由于教派的不同,部分撒拉族人吃完以后要诵经祈祷。这种请客活动一般会持续二十几天,甚至四十天。待客饭食多为油香、包子、碎饭、碗菜、大米稀饭等。在亡人去世后的第三天,之后的第七天(称头七),再后的第七天(称二七),再后的第七天(称三七),以及去世后的第四十天、第一百天、周年都要煮麦仁饭,请全村人来吃。做这种麦仁饭,先将小麦用杵臼捣去麸皮,然后把切碎的牛羊肉、杂碎及碗豆等一齐放入大锅中煮熟,再撒少许面粉,并调放盐、花椒,一锅醇香可口的麦仁饭就煮好了。然后,由十几个男孩子或上至村里最高处,或在村中每条巷道边走边高声喊叫众人快来吃麦仁饭,喊叫时有几句简单的词,且有固定的音调,其内容大致为:村里的男女老幼们,请带你们的碗、勺子等用具,赶快来吃麦仁饭。这种唱词及音调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听到叫喊,人们便纷纷到亡人家来吃麦仁饭,吃饱以后,还给每人送一块肉份子,有的还送油香。对远房亲戚和村里不能来吃的人,都要送去麦仁饭、肉份子和油香。尤其必须把这这些东西送到那些在埋葬亡人的当天送来钱物的亲戚家中。
众人接到这些东西后,便又带着钱物来“宽心”,男子一般带茯茶和钱,数目多少,随来人同亡人之家关系亲近而不同,妇女一般带面粉、青油。他们来到丧家安慰亡人家属,劝他们节哀,保重身体,生死皆由信仰的神定夺,过分地悲哀会惹恼信仰的神等。亡人家里要准备油香、糖包子、菜包子、碗菜、米饭等,供客人吃。
人去世以后,其生前所用之物,包括衣服被褥、汤瓶、拜毡等都要施散给人。过世者若为男性,一般送给舅舅;若为女性,一般将大部分遗物送给娘家。少部分送给舅舅。也有的人将这些遗物送给阿訇或宗教品行好的穷人,希望他们用亡人东西多干好事,如做礼拜、封斋等,也希望亡人能从中受益。
埋掉亡人后,男性家属一般每天清晨要去坟园念经。进坟园后,要道“赛俩木”,然后蹲在亡人坟前,念古兰经中的“亚辛”、“特包热”等有关章节,作“嘟哇”,祈求亡人生前罪行能够被信仰的神饶恕。这种诵经刚开始每天去五次,然后逐渐减少次数,但总的时间会持续三四个月,甚至半年左右。以后,改为每个星期五清晨去诵经。关于坟墓,撒拉人多不做人工装饰,个别因其教派不同而有所装饰,尤其是对其教主的坟墓更是修建拱北,装饰华丽。如果坟坑上方自然长出青草树木,则认为是一种吉祥,他们认为这些生物感赞信仰的神的部分善行是归属于亡人的,所以撒拉人禁止砍伐坟园里的树木。而且坟园是亡人安息的地方,所以务必要保持干净整洁,坟园里不许说笑,更不许大小便,若无大小净,不能随便进入坟园。
若去世时间是星期五、开斋节、古尔邦节,认为亡人是非常有福气的,因为这些日子都是吉祥的日子。若婴儿刚出生就去世,人们认为他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其母亲去世后该婴儿可替母亲减免一些罪行。如果母亲和婴儿同时去世,一般把婴儿放在母亲的怀里合葬。过去也曾有过两个成人合葬于一个坟坑内的现象,即在坟坑内东西两边各挖一个偏洞埋葬。
小结:撒拉族有很多民族禁忌和讲究,比如不吃猪肉、狗肉,撒拉族实行葬礼一般都是以土葬为主。撒拉族非常重视开斋节、古尔邦节这些宗教的节日,这些都是撒拉族的民族风俗。
- 上一篇: 撒拉族服饰具体都有哪些特色?
- 下一篇: 独具特色的撒拉族舞蹈_你具体都了解多少?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