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互助土族文化简述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30日 15:04:38    作者:网络

  土族,原本是马背上的一个有木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在是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由于拥有“彩虹的故乡”的称号,赢得了各地旅客不得不向往的美景。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青海互助土族文化的简述。


  中国土族集中分布在青海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及黄南州的同仁县和海东地区的乐都县,在甘肃省也有一定的分布。目前有着二十来万人口,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土族人自称“蒙古尔”、“察罕蒙古尔”、“土人”、“土昆”、“土户家”。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土语,应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但它没有文字,直到1979年才创制新土文,通用汉语文,兼用藏语文。

  土族人民向来以勤劳淳朴,热情好客,能歌山舞,喜好艺术而著称。她在漫漫的历史长河及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与周围其他兄弟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日积月累,沿之成俗,逐渐形成了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对此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土族节日
  土族春节与汉族相同,但还有属于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最具本民族特色的属“纳顿节”,“花儿会”,“鸡旦会”,“擂台会”,“巴依儿节(巴依儿节:土语,吉祥如意的意思)”。其中尤其以“纳顿节”最为闻名。(纳顿:土语,意思就是玩。)金黄的麦子堆成山,“花儿”要唱上千万遍,日子越过着越舒坦,转起个“安昭纳顿”庆丰年!

  古老的狂欢节,是土族人民为庆祝丰收而每年举行的独有的传统节日,从农历七月十三日开始到九月十五日结束,由各个村轮流举办,历时63天,因此,纳顿节被称之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纳顿”是由前导,旗手,锣手,鼓手等组成的会手队伍和面具舞,以及跳“法拉”,“迎神”等主要活动组成的大型民间舞蹈。面具舞:主要有“庄稼其”“杀虎将”还有一些其它面具舞。庄稼其:讲述一位农教子务农的故事。杀虎将:反映人类战胜恶劣生存环境的故事。还有一些反映三国关羽忠义的故事“三将”,“五将”等;反映祖先平定江山的“五官舞”等。跳法拉:反映土族原始宗教仪式。迎神:本村纳顿结束后,要将“二郎神”送到下一村,下一村迎请二郎神,纳顿开始。

  土族神话
  神话是“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土族神话蕴涵着土族及其先民朴素的哲学思想、宗教意识以及崇高智慧和英雄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据调查,就已经发掘出来的神话来看,既有创世神话,又有人类繁衍神话和农业起源神话。在人类繁衍神话中,最著名的要属《黄牛大力士下凡》,它反映土族先民对黄牛耕地这一生活生产实践活动的认识,传说玉皇大帝造出人类并安置在大地上之后,派黄牛大力士传旨,叫人们“每天吃一顿饭,洗三次脸”。而黄牛大力士误传为“一日吃三顿饭,洗三次脸”。造成人间生活的困苦,犯下大罪,被贬下人间,为人们耕耘造福。土族神话总体上看,与远古昆仑神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昆仑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土族艺术之乡——“五屯”的土族艺术家们(土族人称“热贡拉索”)根据诸多神话故事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品,流布在国外许多地方,为世人赞誉。

  土族体育
  旋转的“子秋”对着蓝天轮,彩袖飘舞“花儿”飞扬;扯圆的璎珞对着大地轮,锦绣山川好似展翅的凤凰;土谷浑子孙对着太阳轮,甜蜜的生活赛过诱人的天堂。

  上文中所提到的“轮子秋”正是土族独有的一项集体合作体育项目。“轮子秋”产生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这种体育项目一般由四人进行,两人轮转车轮,两人荡秋千。据说荡了秋千的人一年中浑身舒服,关节灵活,腰腿不痛,神志清爽:它有一定的运动规则,主要以谁轮转的次数最多,并能在所转次数中做出“云雀展翅”、“孔雀开屏”、“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猛虎下山”、“金鸡独立”等漂亮的高难度动作的为最佳荡秋千人,并依次排名;优胜者还可以获得庄户头人敬献的长红,美酒等奖品。“轮子秋”可在年轻人特别是男女未婚青年中,却蕴藏着另一番含意,这就是在飞轮的轮子秋的荡秋人中,或在你来我往的“花儿”对歌中,悄悄留心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并在僻静处互赠信物,以表自己的爱意和忠贞。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