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婚嫁_锡伯族婚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4日 17:07:56 作者:网络
锡伯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他们的性格都是非常的热情且奔放。那么关于锡伯族的婚嫁习俗呢,你具体都了解哪些呢?锡伯族都是如何婚娶的呢?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锡伯族婚俗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族婚俗——提亲
拿瓶烧酒去提亲
提亲是锡伯族婚事中的第一道程序,也叫“说媳妇”。儿子到了十六七岁,家长就要开始为他“说媳妇”。有了合适的对象后,要请一个人品好、有名望又熟悉女方家的媒人,到女方家去提亲。
媒人和男方家长第一次到女方家去提亲时,可以两手空空,不带任何东西。这次去的目的是“探路”,只作一般性的拜访,相互聊聊,不提儿女的婚事。但在告别时,媒人要对女方家人说:“以后我们还会来拜访”——暗示下次要正式来提亲。女方家的人察觉到来者的意图,客人走后,会立即召开“家庭扩大会议”,征求大家意见,了解男方的家庭情况及小伙子的职业和人品等。
媒人和男方家长第二次去女方家时,按传统习惯要带一瓶烧酒作为提亲的见面礼,这也是正式提亲的信物,女方家一看就明白来者的用意。寒暄之后,媒人打开酒瓶倒酒,同男方家长站起来向女方父母敬酒,并道破来意。女方的父母若同意这门亲事,经过一番推让之后,会高兴地接过酒盅一口饮之;若不同意,则会以种种借口坚决不接酒盅。如果表示同意,媒人走后,女方家的父母会再次把近亲请来商量,同时也要征求女儿的意见。
媒人和男方家长第三次到女方家时,还要带来一瓶烧酒,双方边喝边聊,话题就会转到儿女的婚事上去,女方家长会公布商量的结果,并约定下次把小伙子带来进行“面试”;如果女方的意见还不统一,那么,这件事还需要拖一拖,等待时机成熟。
男方等待一段时间后,得到女方对这门亲事意见完全统一的消息,于是由媒人、男方父母及小伙子本人到女方家去,去时要带两瓶烧酒,作为敬酒之用。到了女方家,未来的女婿要向女方的长辈一一行礼问候并敬酒。姑娘会躲起来偷看未来丈夫的相貌和风度。过一会儿,未来的女婿还要端起双盅酒,跪下给未来的岳父和岳母敬酒,等于正式求婚。一般到这时,提亲的仪式基本结束。
锡伯族婚俗——订亲
订亲仪式要磕头
订婚仪式也是锡伯族婚姻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女方答应许亲后,双方紧接着要做好各项订婚的准备工作。
按传统的做法,订婚的仪式有两次,第一次叫“磕空头礼”,这天,媒人同未来的新郎及其父母,带上两瓶贴有红喜字的酒去女方家,未来的女婿端上双盅酒给未来的岳父岳母及岳父岳母家的长辈磕头,敬双杯酒,表示答谢许亲之恩。这天,女方家要准备便饭招待。第二次叫“磕湿头礼”,磕头的地方仍在女方家。男方经过充分准备后,把日子定下来,通知女方及其女方的直系亲属。到了这一天,男方的父母、儿子及媒人坐上马车,带上羊或其他礼物以及喜酒到女方家来,杀羊煮肉,热情款待女方家的人及其亲属。席间,在男方父母及媒人的主持下,未来的新郎要向岳父岳母及其直系亲属磕头敬酒跪献礼物,同时,要给未来的媳妇送件衣料,表示心意。这些程序结束后,婚事才有了把握,订婚的仪式才算完成。
此后,两家人成了亲家,关系越来越密切,逢年过节,男方家还要给女方家送去礼物,特别是要给未来的儿媳送一件衣服,女方也会给未来的女婿送一双女儿亲自做的布鞋。假如连续三年没有任何理由男方不到女方家“尽义务”,那么按自动退出婚约对待,女方将另选婆家;女方如果反悔,男方将要回所有的彩礼。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有时也会发生。
婚期确定后,双方各自开始婚事的各项筹备工作,如粉刷房屋、添置衣物、准备宴请客人用的家畜等等。婚礼前夕,男方要在亲戚中聘请“奥父、奥母”,以主持婚礼和迎亲等事宜。奥父奥母通常要选能说会道、家里没有丧偶的人,而这样的人在乡里颇有威望。
出嫁仪式设宴两日
锡伯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3天。第一天称送“喜车”,男方要为女方送去食物和彩礼。送喜车之前,男方家挑选一只肥公羊,举行入门仪式,人们祈求祖先保佑新婚夫妇一生平安幸福,白头偕老。随后宰羊煮肉,煮好肉,先要选择完整的羊腿部位祭祀祖先。
迎新娘的红篷车早餐后出发。红篷车前悬铜镜,后挂八卦图,内坐奥母和护送新娘衣物的女郎,这辆篷车由奥父亲自驾驶,代表新郎的父母给女方家送宴接亲。篷车的后面是送喜宴的车,上面装有两对家畜、一对家禽以及喜酒之类的礼物,显得喜气洋洋。身穿崭新礼服,胸戴大红花的新郎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迎亲队伍最前面。
篷车一到,女方的长者和亲人立即出来迎接,收下礼物,立即宰羊准备喜宴。婚礼期间,女方家设宴两日,第一天为“小宴”,招待近亲邻里。第二天正式举行婚礼仪式。这两日新娘躲在亲朋家里,由姑姨或是表姐给她开脸,以备结发为妻。第二天亲眷好友都来祝贺,“奥父、奥母”、新郎及岳父岳母都忙碌地招待客人,新郎要给每个长辈行跪礼,并敬酒。
这天,女方要派新娘的兄嫂送嫁妆到男方家,陪送的嫁妆有衣柜、棉被、绣花枕头等,此外,新娘还为公婆及新郎的兄弟姐妹等各做一双鞋,给新郎做一到三双鞋。嫁妆车到来时,新郎的父母要热情接待,向他们敬酒,然后把嫁妆抬到新房的门口。这时,新娘的嫂子拿出钥匙打开衣柜的锁,新郎的父母把早已准备好的钱币投到衣柜里,祝福新婚夫妇将来金银满柜,财运亨通,荣华富贵。之后,新娘的嫂子锁好衣柜门,把钥匙交给新娘的婆婆,表示将大权交给了婆家。
傍晚太阳落山时,“大宴”即将结束,这时,新郎和奥父、奥母等20多名能歌善舞者组成“丁巴”队伍,吹吹打打地来到新娘家贺喜,并接新娘。男方请来的“丁巴”个个英俊潇洒,多才多艺。双方的朋友分成两排,对舞、对歌。新娘的亲友们会主动向“丁巴”点节目,“丁巴”们会使出浑身的解数,以免被嘲笑没有接走新娘的本事。精彩的表演一直到深夜才结束。送行的亲友渐渐回去,只剩下姑舅、姨妈、叔伯等少量的直系亲属。这时新娘的母亲和奥母开始给新娘梳妆,把长辫盘成发翅,戴上银簪、额箍、耳环、戒指、镯子,穿上绚丽多彩的新衣,腋佩荷包、绫帕、坠儿等,俨然像仙女那样美丽。
锡伯族婚俗——结婚
想到即将离开父母和故居,新娘不免流泪。母亲看到女儿这样悲伤,也一面流泪,一面唱起古老的《嫁女歌》:到了婆家以后,要孝敬公婆不可怠慢。在父亲家的时候,南炕不是你的吗?到了公公家以后,灶头锅台不是成了你的吗……母亲唱到这,强忍悲伤,又开始诉说着慰藉之情:金纽扣也罢,总得要扣上;金闺女也罢,迟早得把篷车上……
母亲唱完《嫁女歌》,亲兄弟或是堂兄弟把新娘抬到篷车上,岳父要给女婿一个装有五谷粮食的小布袋,叫他走一路抛撒一路,以镇妖压邪。
门口点起了鞭炮,十几个精干的“丁巴”队员簇拥着篷车出发了,新郎在篷车前撒着五谷开路,一路上欢呼呐喊非常热闹。这种载新娘的篷车,对任何车辆都不让路,勇往直前,倘若两辆篷车相遇,那么各自的“丁巴”会将篷车的右轮抬起来悬空,左轮压在路面的中央,平分路面而过,因为谁家的新娘都不能在路上耽误时间,而要及早赶到婆家成亲。
成婚大典繁琐隆重
篷车来到婆家,男方全家都来迎接。新娘由奥母和伴娘扶下车,在毡子上与新郎拜天地。然后新郎与新娘通过地毡来到堂屋门前,新郎在左面,新娘在右面,相对在门外两侧,新郎用鞭梢揭开新娘的面纱,新男女对跪,用“哈达”将切成片的羊尾巴投入灶火之中,以作“白头之誓”。接着,来到屋内,举行仪式祭天祭神。
祭拜之后,新娘才能穿绣花鞋着地,不用在地毡上。接下来,新郎和新娘到上房,新娘要给婆家的长辈一一磕头施礼,并给公婆、姑舅等至亲献上自己亲自做的鞋子,作为认亲的礼节。繁琐的礼节结束后,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入房坐在帐幔中,整天不得下地。
第三天,是迎娶新娘的日子,要举行大喜之宴,所有亲朋好友都来祝贺,热烈而隆重。宴会要先接待女方家的“萨尔沙”(贵宾),男女宾分席而坐,由奥父和奥母分别招呼,男方的长者一一敬酒,表示欢迎。“萨尔沙”中许多人能说会道,幽默诙谐,使喜宴气氛更为热烈。他们除了自己表演逗笑的节目,还常常把奥父奥母拉出来表演,让他们唱《婚礼歌》为大家助兴。
“萨尔沙”在临走时,还故意“偷”走些碟、碗、筷。新郎得知后,要赶上“偷”碗筷的人,通过表演节日或唱歌等形式,要回碗筷,这样折腾好几次,才把“偷”走的碗还给新郎,但还有一双筷子和一对碗被带走,直到次日新郎带着酒去看望岳父时,岳父才会还给新郎。“萨尔沙”走后,婆家的客人论辈依次入席,继续欢庆,新郎要向他们敬酒,表示感谢。
晚上,新郎新娘两家的弟兄都要来,举行一种“换合盅”的仪式,(也就是换酒杯的仪式),奥母将两个酒杯用红线系上,成为“双盅”在一个杯子里倒水,另一个杯子里斟酒,让新郎新娘对坐在洞房的炕上,中间放一块煮熟的羊腿肉或是羊的肩胛骨肉,用双手把双杯酒交换几次,再给新郎新娘各一杯。他们喝了之后,奥母要问谁喝上了酒,谁喝上了水?这样连续三次,让新郎新娘吃三次肉,喝三次酒,表示从此结为恩爱夫妻,白头到老。喝完这种交杯酒的仪式之后,男女双方的兄弟便开始抢肩胛骨的肉,先抢到的一方被认为有本事,同时也有娱乐的意思。
亲友们走后,嫂子或是婆婆给新郎新娘铺陈,这时新娘才下炕,到堂屋向祖先牌位和公婆拜礼,再进入洞房。
男方喜宴的第三天,新郎和新娘要早早地起床,新娘要给公婆点烟敬茶,新郎则要提上两瓶喜酒去叩见岳父岳母。这天,婆家还要用车把娘家的二老接来,专门招待亲家吃“完婚饭”。新郎和新娘在父母的带领下这天还要去墓地上坟地祭祖。到了第五天,娘家人要送来帐幔和两块油饼,油饼要包在报纸里,卷在帐幔的挽结处,新郎和新娘在睡前各吃一块,表示吉利。第九天,新郎新娘回娘家探亲,住一夜。满月后新娘要回娘家住满一个月。如今锡伯族的婚礼从简,增加了许多符合时代进步的新内容。
锡伯族婚俗特点
锡伯族的婚姻,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的婚姻,由父母包办,择配讲究“门当户对”。锡伯族本姓禁止通婚。清代还有“旗民不交产,旗民不通婚”的禁令。在习惯上,“骨血正流可婚,骨血倒流禁婚”,即舅父的女儿可以嫁给姑母家的儿子,而姑母家的女儿不能嫁回舅父家与舅父的儿子结婚,五服之外不限。过去男女十七八岁结婚。还有一种招养老女婿的习惯,没有独生子的人家,为了养老送终,招女婿作为继承人。
婚礼前,女方家长要请位“送亲婆”,他必须是儿女双全,干净利落,善于辞令,同时又是属相与新娘属相不相克的人,陪伴新娘去婆家,在礼仪上随时地给新娘以指点,直到拜完“天地”为止。同样,男方家也要请位“娶亲婆”,她也得是和送亲婆条件相同的长辈妇女,在新郎新娘拜完天地、双亲之后,接替“送亲婆”的义务,照顾好新娘。
锡伯族妇女认为离婚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如果姑娘出嫁后被丈夫“休掉”送回娘家,这对父母、本人都是极大的耻辱,在社会上也要受到谴责。一旦夫妻不和睦,亲友们极力从中说和调解,以免家庭破裂,经反复调解,夫妻没有和解的余地时,才离婚。
由于妇女的社会地位低,当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破裂时,妇女无权得出离婚要求,而丈夫可随意提出“休妻”。离婚后,丈夫将负担女方一定时期的生活费用。以后各自另行择偶,互不相干。
再婚时的婚礼,如果有一方未婚,其结婚程序与一般成婚无差异;如果双方都是二婚者,婚礼仪式从简,只宴请一些近亲好友祝贺成亲之事。
抢婚。这是锡伯族缔结婚姻的一种古老方式。根据年代不同等原因,又有象征抢婚、半硬性抢婚和硬性抢婚等不同方式。硬性抢婚常常是发生在下列某种情况:
女方曾与男方相爱,之后女方又有新的恋人,或者是一位姑娘被几个男青年同时求爱,都想娶这个姑娘为妻子。其中某个男青年为了捷足先登,便邀请至亲好友帮助,采取得前抢亲;有的在姑娘被抢走途中,又被另一伙抢亲的帮伙拦劫,趁机抢走。
有的男青年一直没有姑娘与他相爱,由于年龄较大,便请族中亲属帮自己抢婚。但事先必须调查清楚女方必须是没有相爱的人,年龄也要相仿。抢亲的方式是先礼后兵,抢亲前必须通知女方去抢亲,在抢亲队伍出发时(黄昏时分),先派出先锋三人去通知女方,之后就在女方门外监察女家动静,采取应急措施。女方得信后,在夜深人静,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只好仓惶应急。
抢亲的男青年如能抱着姑娘放置在马背上,姑娘身体任何部位都没有沾地,二人共乘一匹马回来,这便是抢亲的胜利。因为姑娘感到,这小伙子在重重包围之中,在自己奋力抗拒下,竟能将自己抢回来,因而产生了敬佩爱慕之情。认为此人强悍有力,智勇双全,是锡伯族青年中的能手、英雄,所以也就不再挣扎喊叫了。此时女方家长听不到女儿的叫声,知道女儿已经默许,也就不再追赶了。女子被抢到男家,征得女方同意便立即举行婚礼,招待亲友。接着男方请人到女方家提亲,经过讨价还价之后,男方将聘金财礼送给女方家中,婚事便告结束。
小结:锡伯族也是实行一夫一妻制度的,很多人的结婚都是自由平等恋爱,之后由父母来包办婚礼婚宴。当时在锡伯族结婚有一个禁忌,同姓是不可以结婚的,这个是一个民族非常大的禁忌。
- 上一篇: 锡伯族的抹黑节来历_抹黑节有哪些习俗?
- 下一篇: 锡伯族简介_锡伯族介绍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