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旅游景点大全之昆仑关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3日 09:51:36    作者:网络

  本期中国地域文化栏目,小编将要为大家推荐的是,位于广西南宁市邕宁县的昆仑关。昆仑关的是开放时间为09:00--16:00,这里曾有过一场着名的战役,那就是1939年中日昆仑关之战。想知道更多关于昆仑关的相关资料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
  中文名:昆仑关
  位于:广西南宁市邕宁县
  历史: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着名战役:1939年中日昆仑关之战
  始建于:唐元和十四年
  相关文献:《岭南田野笔记》
  开放时间:09:00——16:00
  票价:10元
  所在地:南宁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宾阳县
  类别:风景名胜

  一、昆仑关-背景知识
  昆仑关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裴行立始垒石为关,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建关城,历代均有加固、重修。为历代兵家所争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9次战役,最大而且十分惨烈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之战”。

  1939年12月18日,中日双方在这里展开大战,双方主战的都是善打硬仗的部队:日方主力是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坂垣旧部,被誉为“钢军”的第5师团;中方主力是当时装备最精良的、由杜聿明将军率领的第5军。中国军队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血战十余天,终于收复了昆仑关。

  这是抗日战争期间继平型关、台儿庄作战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战后,人们在山下修建了一座三门四柱石碑坊,山顶上也建有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碑亭,从牌坊到山顶有一道331级的石级道。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介石、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杜聿明等人有题词、题联或书刻碑文纪念这一战役。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有许多学生、群众到这里凭吊、瞻仰和祭扫。

  二、昆仑关-地理地形
  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方59公里处,昆仑山东侧。它是邕柳(南宁--柳州)、邕梧(南宁--梧州)公路必经的隘口。昆仑山巍峨峻险,谷深坡陡,地势险要,是南宁东北面的自然屏障,有“南方天险”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昆仑关-历史钩沉
  路出昆仑关,林中不见天,巢卑幽鸟护,树老怪藤缠。(明朝鲁铎)北水归临浦,南方控古邕。一关通鸟道.万仞锁螺峰。(清朝.张鹏展)

  昆仑关所在的昆仑山被称为“昆仑台地”,海拔仅有300多米,为大明山余脉,周围群山环拱,层峦叠嶂,苍峰似海,绵亘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昆仑关正覆压在迂回曲折的山道之中腰,好比食道之咽喉,扼守南北往来之要塞,民国十五年(1926年)开辟南柳公路经山下绕关而出,顺坡直下,昆仑关成为桂越国际交通线上控制着宾邕公路的重要关隘,素有“

  雄关独峙镇南天”之誉,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天险,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四、昆仑关建置历史
  昆仑关始建于何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说法不一。一说是“相传秦代尉屠睢征服岭南后所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西瓯越人终于被秦兵击败,秦统一了岭南,在广西、广东设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修建了昆仑关。另一说是东汉时马援所建,据《广西一览》:“昆仑关,在邕宾路旁,距南宁约百余里。上有台。传为马援所造。”而今无法确定昆仑关设置时间,但秦汉之际,昆仑关已经设建了,这是毫无疑义的。

  1、唐代建成关塞雏形
  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西原州黄峒壮族首领黄少卿起兵反唐,攻陷邕管十八州,占领宾州、峦州等地。元和十四年,桂管经略史裴行立奉命进剿黄少卿等部,在“邕管界首宾州”视察地形地势时,看到此处险恶形势,于是便在此地“缮兵补卒,增垒闭途”,建成既可守又可攻的互为犄角的军事防线,不但堵截黄部由宾州经此地进攻邕管,而且还从此进军宾州。这是唐代在昆仑关附近地段垒石为关的开始,只是还未命关之名称而已。

  2、昆仑关名称开始出现
  宋景佑二年(1035),邕州仍为广南西道、邕管的首府。为保卫广南西道重镇邕州的安全和加速军情传递,宋皇朝在邕州东北通往汴京的宣化县境内的陆路上,设置昆仑关、长山驿、大央岭驿、金城驿、归仁驿等驿站关隘。这是开始出现昆仑关名称的时期,也就是昆仑关的鼎建时期。

  3、昆仑关闻名于世
  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广源州侬智高攻广州不下折回广西,十月路经宾州取道昆仑关返邕州,对昆仑关毫不介意。十二月初一,在金城驿打败宋将陈曙。后来侬智高侦悉宋仁宗派狄青率大军南下,于是抢先派兵占据昆仑关,加紧修建为坚固的关塞,凭藉险关来抗拒宋军。

  4、王守仁重修古关建楼
  明嘉靖七年(1528),“八寨”壮族人民举义,明嘉靖帝派新建伯王守仁率兵前来镇压,王屯兵于昆仑关,重修关城,新建关楼,遣兵经宾州、上林进军“八寨”。

  5、明桂王重建昆仑关
  明永历二年(1648,清顺治五年),明桂王(永历帝)朱由榔在桂林被明将郝永忠率兵入城劫驱,南下南宁,驻跸南宁府衙设行在,命副总兵朱桓、赵康辚屯兵昆仑关,重建关城,以防南下的清军,保卫其南宁行在的安全。(原朱桓、赵康辚所刻的“昆仑关”关名额碑幸存,今镶于新建的关城北门上首。)

  6、宣化县重修关城、重建关楼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宣化县知县柳际清,巡视昆仑关,以关城年久残破,乃拨款重修关城,并重建关楼三楹(二柱三道桁条木),又在关南口数丈处,跨驿道建亭一座。关楼上,祭祀狄青、余靖、孙沔三位征南主将神像。清光绪年间,九塘百姓改奉关帝、关帝太子、周仓三神像。

  7、邕宁县人民政府重建昆仑关
  1976年5月,昆仑古关被毁。1980年12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管理处决定将昆仑关文物维修和管理工作,交由邕宁县负责。1981年6月,自治区文化厅随文拨给邕宁县昆仑关文物维修费1.4万元,不足由邕宁县负责开支。维修工程于1982年9月30日竣工,定为邕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7月8日,昆仑关战役遗址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昆仑关战事史略
  桂南天险的古战场昆仑关,古往今来不仅是交通要道,而且是兵家必争的战场和要塞,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

  1、宋狄青上元间道绝昆仑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广源州侬智高起兵反宋,欲得邕桂七州节度使,不果。四年(1052)占邕州,建“大南国”,旋掠峦、横、贵、浔等九州,围广州城,汴京震动。宋朝庭即先后派余靖、孙沔、狄青等将率兵南下广南。因昆仑关被侬智高部署占领,已修建为坚固堡垒,而且附近山头,均驻有守兵,居高临下,宋军多次冲锋,伤亡惨重,结果败阵北逃。

  皇佑五年(1053)元宵节,善于用兵的狄青宣布全军休息十天,以庆祝佳节,犒赏三军,安排各营大事张罗,饮宴三天。正月十六日晚,部分校尉还在饮宴,狄青却突然悄悄传令整顿队伍,一面派出小部队佯攻昆仑关,一面亲自率领先锋部队,用时一昼夜,从宾州绕道潜行昆仑关东约十华里的佛子坳,经长山驿,在关山堡消灭一守军后,大军直抵归仁铺,与侬智高亲率从邕州倾巢而出的步卒展开激烈的战斗。狄青施用“间道绝关”的战略,成功越过昆仑关,迫使邕州侬智高手足无措,归仁铺一役一败涂地,直至最后灭亡。这就是使狄青传名于
世的“上元三鼓夺昆仑”之举。

  2、交趾李常杰潜兵占昆仑
  宋熙宁九年(1076),交趾(今越南北部)王李乾德派李常杰入侵广南,围困邕州,屠城掠妇。敌将李常杰派兵从钦廉横峦间道潜兵袭据昆仑关,截断从桂州(今桂林)来援邕州已进驻大夹岭驿的宋将张守节部。张闻交寇企图占昆仑关断后路,急急回兵以期保关。不料交寇已先占据,张部至昆仑关前,被伏兵首尾夹击。此处两边高山,无路可逃,全军覆没,张守节死阵。

  3、八塘团练固守昆仑关
  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从金陵(今南京)率部折回广西,其骁将赖裕新经宾州图取南宁,领军二万之众欲渡捷径昆仑关。不料被八塘团总欧阳光、韦怀玉率团练据关守险。赖部强攻数日夜,伤亡很重,不能取胜乃退兵,只得绕道武鸣高峰隘前往南宁。

  4、桂军勇夺昆仑关
  1925年2月,滇军进攻广西,占领南宁,派兵扼守昆仑关。5月16日,桂军李宗仁等部分兵进攻昆仑关。一支由马岭直接正面攻击关的北面,另一支绕道包抄九塘圩,从南面进攻昆仑关。两军在昆仑关地段血战一昼夜,滇军经受不了首尾夹击,不得不弃关,向南逃窜。桂军咬尾不舍,追至八塘,又勇击滇军一昼夜。

  5、滇军枉守昆仑关
  1930年7月,滇军再次围困南宁城,又派兵据守昆仑关和高峰隘。10月,驻桂林、柳州的桂军李宗仁、白崇禧部企图驰救南宁被困的桂军,但因昆仑关和高峰隘驻有滇军重兵,无法通过。李、白桂军转而取道忻城县至武鸣县境,找识路径之人当向导,选择在两处险隘之间的山林小径,跨过高峰山脉,抵达邕郊。在内外夹攻的形势下,滇军终于10月13日撤离南宁。而扼守昆仑关、高峰隘的滇军,枉然空守。

  6、昆仑关抗日大战役
  1939年冬,侵华日寇为了切断中国与国际联络的桂越国际交通线,威胁中国抗战大后方,迫使中国政府结束战事,派出其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在广东省防城县及钦县一带登陆。11月24日连陷南宁、四塘、五塘,28日陷八塘。12月4日,昆仑关要隘被日军中村旅团占领,交由其第四十二联队驻守,并立即对昆仑关及其周围的外围据点构筑堡垒工事,漫山遍野布满铁丝网、战壕、掩体、暗堡等。日军占领了南宁,并对其门户昆仑关、高峰隘布防,显有长期占据的迹象。这样,一来柳州、庆远、贵阳、桂林、全州各地均受到日军的威胁;二来西南、桂南国际补给线被敌切断,对中国长期抗战,补给军需物资甚为不利。国民党政府当局极为关注,立刻从各地抽调部队赶赴广西,首要任务是夺回南宁的东北门户昆仑关。

  昆仑关战役,以第三十八集团军为北路军,担任对邕宾公路正面攻击昆仑关及八、九塘守敌;以第十六集团军为西路军,截断日军背后联络线:以第二十六集团军和第六十六军为东路军,破坏邕钦公路交通并截击日军之后续部队。国军经过十多天浴血奋战,攻克了桂南天险昆仑关。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军队对日军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这一伟大的胜利,彻底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据史籍记载,昆仑关历史上曾发生过9次战役。其中最为着名的是狄青夜袭昆仑关和抗战期间的昆仑关大捷。

  诗人曾留诗昆仑关。
  宋朝陶弼作题"早登昆仑望戍兵北归",诗曰:
  春风归未得,默坐废台间,
  居易衷肠结,安仁两鬓斑,
  峰冲新叶去,燕引旧雏还,
  帐下谁更戍,旌旗出乱山。

  明李东阳亦题:
  昆仑关头战骨枯,龙衣染血红模糊,
  军中喧言老侬死,不捉彼侬焉有此,
  君不见,汉王一赦军中守,武将纷纷皆藉口。

  "上元三鼓夺昆仑",是狄青南征决胜之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昆仑关发生了一场规模更加宏大的争夺战--昆仑关战役。

  1939年11月15日,日本侵略军在安藤利吉的指挥下,出动10万余兵力,100余架飞机,50余艘舰艇,进犯钦州、北海、防城,发动了桂南战役,妄图截断我桂越国际交通线。日军攻陷南宁后,即由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领重兵据占昆仑关。国民党政府则由桂林行营主任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为总指挥,第五军中将军长杜聿明为副总指挥,调兵四十万,以昆仑关为主战场,从当年12月18日至31日,与日军鏖战,毙中村正雄及其以下将士5000余人,取得大捷,克复昆仑关,并进逼南宁。后因日军大力增兵,偷袭甘棠防线,昆仑关复告失守。战后,国民党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五军派工兵连到昆仑山上建立第五军抗战阵亡将士墓、纪念塔、牌坊等建筑物。

  第五军抗战阵亡将士墓建在昆仑山(原名太保山)上,山的南面建有331级花岗岩石阶,台阶前是一个三门四柱的牌坊。牌坊中门前后横额都写着:"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志墓园",中门左右两柱正面分别刻着"芳烈长流为国家尽忠民族尽孝;英豪继起倍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蒋中正的题联。背面则分别为于右任题联:"昆仑关下英雄记,革命军前金石光"。牌坊东西门外柱正面分别是村聿明题:"血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清倭寇慰忠魂",背面是顾祝同题联:"战绩令人怀壮烈,国殇为鬼亦雄奇"。东西两门的正背横批分别铭刻有徐永昌、张发奎等人的题词。

  沿花岗岩石阶拾级而上,至山顶便是纪念塔,它座北朝南,高10余米,分上中下三层。塔的上层呈三刃剑状直指蓝天,每侧剑面顶端都刻有国民党党徽,接着刻着"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十七个大字,落款"杜聿明题"。塔的中层比上层略大,建成六面。正南面左上侧书"昆仑关战役阵亡纪念"一行小字,中书"碧血千秋"四个大字,左下落款"蒋中正'。东南面是白崇禧所撰的碑文。东北面是何应钦题"气塞苍冥",西南面是李济琛所撰的碑文。西北和正北两面则无题字。塔的下层为塔基。纪念塔的北面建有三座平台型阵亡将士墓,各树一大型长方碑石,分别篆刻着荣誉第一师、第十二师、军直单位阵亡将士的名字。在纪念塔东北约半里宋代昆仑台旧址,建有一座六角石亭,亭内竖有杜聿明撰写的碑记,备载奋战经过。
  山的北面亦建有牌坊,牌坊正背两面分别有张治中、陈诚所题横批"不朽是为"和"气壮山河",牌柱正背两分别有黄旭初和林蔚的题联:"编成战史勋名重,合葬雄关俎豆新"、"百战尚留苌氏血,九攻更轶狄青勋"。
  杜聿明在夺回昆仑关后不久即写绝句一首,借以抒怀:
  北海风建骑道士,昆仑月葬太和魂。
  扶桑万里樱花节,夜两千家数泪痕。
  昆仑关收复后不久,田汉先生由五十四军陈烈军陪同长到宾阳慰问,并视察了昆仑关,回来后,他写下"咏昆仑关之战",诗云:
  一树桃花惨淡红,雄关阳塞驿楼空。
  倭师几处留残垒,汉帜依然卷大风。
  女山头奇石耸,特丹岭上阵云浓。
  莫云南向输形势,枢相当年立战功。
  昆仑啊!昆仑,巍巍的雄关,记载着历史的沧桑。
  狄青夜袭昆仑关
  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宋朝统治者十分恐慌,几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仅作了不到3个月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宋仁宗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并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设宴饯行。

  当时,宋军连吃败阵,军心动摇。狄青受命之后,鉴于历朝借外兵平叛后患无穷的教训,首先向皇帝建议停止借交趾兵马助战的行动。他大刀阔斧整肃军纪,杀了陈曙等不听号分之人,使军威大振,接着命令部队按兵不动,从各地调拨、屯集了大批的粮草。依智高的军队看到后,以为宋军不会进攻,放松了警惕。而狄青却乘敌不备,突然把军队分为先、中、后三军,自己亲率先军星夜火速出击,一举夺得昆仑关,占取了有利地形,接着命令一部分军队从正面进攻。他执掌战旗率领骑兵,分左右两翼,绕道其后,前后夹攻,一战而胜。

  夜袭昆仑关是侬智高与北宋作战的转折点。自此以后,侬智高部形势急转直下,最后被全部歼灭。昆仑关成为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滑铁卢。

  六、昆仑关大捷
  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大捷”是在这里发生的又一次惊天动地的战役。1939年12月18日,国民党军队在广西昆仑关歼灭日军5000余人的战役,也称桂南战役。这是抗战相持期间中国军队首次取得攻坚战的胜利。

  1939年秋,日军为封锁中国后方,阻止中国取道越南运送物资,同时积极准备发动桂南战役,以侵占中国通往西南大后方的沿海交通线。11月15日,日军集结10余万人,由北部湾开拔,向广东北海(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举进犯。日军第五师团及台湾旅团主力在海、空军掩护下,在钦州湾登陆。11月16日登陆日军占领防城,17日占领钦州。11月24日,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在空军掩护下,攻占南宁。随后,日军北犯桂南要隘昆仑关。昆仑关在南宁东北50公里处,山峦起伏,地势险要。从南宁至柳州的公路从此通过,是由桂南进入桂中腹地必经之道,是南宁的重要门户。从11月29日起,日本空军出动五六十架飞机分批轮番轰炸中国守军阵地。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即以一个旅团的精锐部队扼守,并在该关以北的仙女山、老毛岭、四四一、六五三、六○○、罗塘南等高地,以及立别岭、枯桃岭等地,修筑据点式的堡垒工事,企图固守。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奉命率部担任对邕(宁)宾(阳)路的正面攻击,意在先行击破昆仑关及八塘附近之敌。其作战部署是: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正面战斗;戴安澜二○○师为总预备队;邱清泉新编第二十二师迂回敌后进出南宁以北,向六塘守敌攻击,以截断南宁、昆仑关交通联络,孤立昆仑关之敌。第五军在战车、炮火掩护,对昆仑关日军发起攻击。郑洞国师与日军展开白刃战,首先占领仙女山。当晚,各部乘胜夜袭,相继占领老毛岭、万福村、四四一等高地,最后攻占昆仑关。19日午后,日军在飞机掩护下,进行反扑,夺取昆仑关。双方展开反复争夺。27日,是昆仑关争夺战最激烈的一天,中国空军第三大队出动6架飞机支援陆军战斗。双方伤亡甚重。杜聿明经过缜密的观测,了解昆仑关周围地形和敌阵地兵力火力,决定采取"要塞式攻击法",逐步缩小包围圈。其部署是:令第二○○师副师长彭壁生率部从公路左侧越过昆仑关,形成包围之势;邱清泉师把战车埋伏在公路两旁的丛林地带;郑洞国师则加强右翼攻势,进入昆仑关内敌军纵深阵地,将敌指挥部及炮兵阵地摧毁,并乘胜攻击,大败敌军。

  经过18天的激战,至31日日军被迫向九塘方面退却。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据日本战后公布的材料说,此役日军第十二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在昆仑关南5公里的九塘被郑洞国师第三团击毙。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强的军队。昆仑关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