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寒养生做到两不要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4日 13:59:42    作者:网络

  我们都很清楚大寒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节气,大寒过了后,大地就回春了。可在大寒期间,民间有这样的一句谚语“大寒大寒,无风也寒”来形容大寒之冷。此时我们应该要注意身体,在我国的中医中,大寒养生要做到两不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下文。

为什么大寒养生做到两不要
  一、不伤阳气
  1、外出“全副武装”尤其注意足部保暖
  中医认为,寒气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天气寒冷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从而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几率,也会使体内的筋紧绷,引起疼痛和不适以及各种病症。
  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患者来说,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衣,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于血液的流畅。早晚要少出门,一定要外出的话,记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穿上棉鞋,抵御严寒对身体的危害。
  早上应尽可能晚起,等到中午或下午阳光晴好的时候可到户外活动一小时左右。晒太阳对身体好处良多,既温暖又补钙,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在晴好的冬日,可以在室外伸出手脚,让阳光直接洒在手脚上,也可以背对着太阳直接晒背。
  足部的保暖至关重要,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寒冷时节要加倍呵护双脚,加强脚部运动,平时外出尽可能步行。还可在室内做原地跑步锻炼,直到全身发热,手脚温暖。每天睡前坚持用热水泡脚。泡脚时搓揉刺激足部穴位,可调补元气,壮腰强筋,延缓衰老。

  2、荤素搭配温补不上火
  大寒是冬藏与春生的转折点。此时饮食也应与之前的节气有所不同,要有意识的为身体适应春天的生发做准备。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此来抗寒气、保阳气。肉类如羊肉、牛肉等有滋补脾胃、温肾补阳的功能,鱼类中鲫鱼、黄鳝有补肝养血温阳益脾的功效。但是在大寒期间,一些燥热的食物比如辛辣、烧烤类食物不宜多吃,以免扰动虚火。
  冬季常吃热量高或滋补的食物御寒保暖,很容易补过了头,平时也可以适当摄入一些蔬菜,如萝卜、青菜、白菜等,这样不仅可以平衡饮食,减轻高蛋白食物带来的脾胃负担,也能为冬天的养生做好扫尾,向春天的清淡饮食过渡。
  生萝卜味辛性寒,熟萝卜味甘性微凉,有“小人参”之称。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道白菜萝卜香菜汤,以消除体内过多的油脂。吃火锅时,尽可能多加点白菜、豆腐等凉性食物,有助于消解火锅的燥热之气。
  也可有意识地增加大枣、百合、莲子、豆类、花生、松子、水果等副食的摄入,这些食物性味平和,适当进食,也可为身体适应春天的生发做好准备。

  二、不损阴津
  1、补水不失水,避免劳心费神
  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一般在长江流域从冬至开始降水减少,经过一个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正是最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湿度甚至只有30%左右。
  随着天地间水气的减少,人体内的阴液也会容易不足,很多呼吸系统有宿疾的人常常会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如果由于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则更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在起居方面,如果室内常开暖气或者空调,除了注意经常通风之外,最好可以使用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晚上睡觉如果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太热。尽可能增加饮水量,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洗澡前后最好也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大寒时节,切忌运动过量,出汗太多,避免阳气随汗液而出,受到损伤。锻炼应选在广场向阳的地方进行,运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快走、慢跑、广场舞等。运动强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雾霾、下雪天,最好暂停锻炼。
  时近春节,是工作最忙时,加上家里扫撒庭院、采办年货等准备过年,人也极易疲劳,耗精伤神。适当休息、保持心情平静对养阴也很重要。

  小结:大寒期间我们要做到两不要是:不伤阳气和不损阴津。而其中的不伤阳气主要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受凉,注意保暖,做到营养搭配均衡,另外一个不损阴津,是告诉我们要注意补充水分,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于劳累。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