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名言有哪些,你造吗?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8日 11:16:02 作者:网络
中国文化是多元化的,春秋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文化如同雨后春笋,争相开放,法家文化是中国政治的核心思想,你对法家文化了解多少?你知道法家有哪些名言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法家名言(一)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法家名言(二)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法家名言(三)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 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法家名言(四)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小结:中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组成部分。它从自然人性论(见人性)出发,肯定利欲,提倡利己主义,把法与道德对立起来,主张“法治”,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具有非道德主义的倾向。其主要代表是商鞅和韩非。反映在《管子》书中的伦理思想只是法家伦理思想的一个分支。
- 上一篇: 文化解读:法家伦理思想是什么
- 下一篇: 文化解读: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