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袈裟的典故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30日 09:23:00    作者:网络

  传说僧衣就是三层布,以前印度治安很不好僧人的僧衣总被抢,后来佛陀走在路上看见田是一块一块的,脑中灵光一现,回去就把僧衣剪碎缝成一块一块的,真是天纵奇才,后来抢劫的果然就少了,后来这种衣服就叫做百衲衣,佛教大全为大家具体讲一下吧。

佛教大全

  袈裟一词是梵文Kasdya的译音,也可写作"迦裟",是一种佛教僧尼的法衣,因僧衣避免使用青、黄、赤、白、黑等"正色",而用似黑似青、似兰等不正之色故此得名,又称缁衣。据根据佛教的定制,法衣的种类只有三种,总称为"支伐罗(clvara)"。一种称为"僧伽梨(sanghati)",即大衣。用9-25条布片缝成;另一种称为"郁多罗僧(Uttarisanga)",即上衣,用7条布片缝成;还有一种称为"安陀会(Antaravasa)",即内衣,用5条布片缝成。以上"僧伽梨"、"郁多罗僧"和"安陀会"合称"三衣"。后来更有变化,先不多说。

  汉传佛教的袈裟缝有衣钩和衣环,现在南传和藏传的袈裟也没有“钩环”,不过这也是戒律所允许的。
  衲衣,也称百衲衣,以前一般指用破布缝制的袈裟,所以,僧人又称衲子、老衲。百衲衣现在则指补丁撂补丁的大褂另外据《十诵律》载,衲衣得名于五衲衣,即(一)有施主衣,(二)无施主衣,(三)往还衣,(四)逝者衣,(五)粪扫衣。又说,佛祖初度五比丘时就提倡着五衲衣。

  其实袈裟和百衲衣还是有所分别的,不过现在都简化了,直接就说袈裟就是百衲衣。并无大碍。只不过精益求精的话,还是差一点。
  “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又据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百纳衣”。

  总结: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佛也是,为了防止抢劫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其实我想也是因为那时的和尚太穷了买不起布所以随便穿穿就行了。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