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历史 为什么定在腊月初八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1日 10:37:29    作者:网络

  每年的十二月初八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古代的腊八节,有一个习俗一直到今天还是存在的,那就是喝腊八粥,在那时候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会制作腊八粥。关于腊八节的历史你了解多少呢?

腊八节

  蜡月与腊月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

  十二月是一岁之终,天寒地冻,古时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挖点野菜,或者打点野兽。

  一来补充点过冬的食物,二来用这些食物祭神敬祖,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平安无事。

  这年末祭神敬祖之事,“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zhà),秦曰腊。

  ”周代与秦朝不同,前者称“蜡祭”,后者称“腊祭”。

  周代为啥称此年末祭祀为“蜡祭”呢?

  因为“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礼记·郊特牲》)

  意思说,“蜡”就是索取之意,年末十二月份,万木枯槁,天寒地冻,人们就在万物之中搜索能吃的。

  所以年末大祭就称之为“蜡祭”。

  而十二月,也被称之为“蜡月”。

  到了秦朝的时候,秦人好武,尤喜打猎,所以这年末祭祀一般都用打猎得来的野兽为祭品,所以称之为“猎祭”。

  “猎”与“腊”字形很像,而且祭祀的祭品正是野兽的“肉”,慢慢的,“猎祭”就被叫做“腊祭”,十二月也就被称为“腊月”了。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为啥跟人体部位或者肉有关的字都用“月”字旁,而不用“肉”字旁。

  那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月”和“肉”很像,演化到后来,就用“月”代替“肉”,成为与人体部位或者肉有关的字的偏旁。

  腊日农历十二月为腊月,但是一开始“腊祭”的具体时间,也就是“腊日”并不固定,而是择日进行。

  到了汉代的时候,“腊祭”中首次加入了“驱傩[nuó]”的活动,驱除阴晦疫鬼。

  根据五行相生理论,这时“腊祭”被固定到冬至后第三个戌日。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梁的开国之君梁武帝,把腊日定在十二月初八,这与他笃信佛教有关,因为十二月初八是佛祖成道日。

  传说中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所以梁武帝将祭佛与中国人传统的祭神祭祖一起进行,从而达到宣传弘扬佛教的目的。

  所以,腊祭这一天,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法宝节”。

  这么一来,腊日就被固定为十二月初八,腊祭也被称之为“腊八节”。

  小结:腊八节还是一个祭祀神灵和祖先的节日,在腊八节,人们都会祭祀,祈求吉祥和丰收,古代十二月叫腊月,所以称之为腊八节。

  你可能还喜欢:
  盘点每年腊八节的习俗有哪些
  腊八节农历风俗习惯及其意义
  腊八节应该吃什么 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为何吃腊八粥 有什么意义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