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意义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8日 11:06:01    作者:来源于网络


中秋节意义



节日的起源与历法有密切的关系,中秋节的起源绝不例外。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是因为八月十五日是秋季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秋季正是作物成熟的季节,古代各地都有“秋社”,是答谢土地等神灵的祭礼,也称“秋报”。上古及中世的“秋社”不必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节期的确定应该还与人们祭月、赏月的习俗有关,先秦时代就有“夕月”,是皇家于秋分时候祭月的礼仪。中秋的月儿最圆最亮,最堪清赏。后世的人们在这一天,将“秋社”及祭月、拜月、赏月、观潮、赏桂,馈食月饼等节俗活动融合,并逐渐赋予这个节日以团圆等新的意义,从此,一个极富蕴意的节日就形成了。
  
   从纯属农事祭礼的“秋社”,转而成为象征家庭、家族团圆幸福的“团圆之节”,耐人寻味。“秋社”与“团圆”,从心理层面说,自然也存有某种共同的追求。祈求农丰或举行向天地神灵酬谢收获之祭礼,其蕴含的无疑是对丰厚物质及富足幸福生活的祈愿;而期盼团圆,不也就是对美满、幸福生活的祈盼吗?但两者之间的差别也不难分析,前者似更关注于物质的丰足,后者则似尤瞩目于对和谐的家族、人伦关系的追求,因此更具精神性。然则中秋的“团圆”品格的形成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中国人对亲情,对和谐的家族、和谐的人伦关系的追求是超过对物质的追求的。反过来,中秋节俗的存在,又对中国人的重亲情、重家族及人伦关系和谐的精神气质起了润物细无声的熔铸作用。
  
   中秋之夜,从前家家户户于庭中设供桌,摆放月饼、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节令食品祭月。清代顾禄《清嘉录》载吴地百姓中秋“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本世纪初,我到松江农村作民俗调查,村民告诉我,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们都会设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斋月。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这不是十分难得的么,这不是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共处与和谐的表征么?同时,暂时放却劳作,阖家男女老少,欢聚赏月,一边尝食月饼、节物,一边谈谈家常,这图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们也可以在其中体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与美,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人情之美。
  
   中秋节赏月等习俗的形成同样耐人寻味。中秋之夜,人们亲朋相携,步出户外,赏明月,尝节物其乐融融。除了赏月,南方不少地方有观潮之俗,唐宋之时,钱塘江观潮就盛况空前,苏东坡出知杭州期间,曾多次观潮,还写下《中秋夜观潮》的一首七律。另外,扬州之曲江也是观潮的好去处。中秋前后还是金桂飘香的时节,赏桂之风也久盛不衰。中秋的存在,让人们自觉地去体验、感受圆月、月下境界与各种风物之美,这时,大自然的生命气象与人们的内在情感体验之间会相应相合,人们对月亮,对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于是变得灵敏,赏月之际,每每使人逸兴遄飞,形之歌咏,岂是偶然!迷人的月光大大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月中蟾蜍、月中兔,嫦娥奔月以及月桂,吴刚的神话传说,让这个节日充满了神秘气息,使很多中秋诗文呈现瑰奇幽丽的面貌。中秋诗文之多,真可谓不计其数。有的作品,甚至唱彻中华大地。然则中秋节的节俗,不仅让我们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获得审美享受,而且它还不断地在陶冶着、提升着我们的审美趣味。 
   特别指出的是,从前中秋节,更是儿童的节日,这天儿童的民俗活动很为丰富,从前有些地方,儿童要行拜月之礼。北方儿童,每于中秋之夜,拿着大饼边吃边唱:“唱月来,唱月来,来年日子好过来;唱月饼,念月饼,明年是个好年景。”安徽中秋,小孩们有“摸秋”之俗,孩子们手拿火炬,结队到田野间,摘取果豆等物,就叫“摸秋”。江西、安徽有些地方,中秋还有儿童“堆宝塔”的习俗:在野外拾取旧砖瓦,堆成七层宝塔状。塔前置小桌一张,上供果子饼饵。至夜间,塔之内外点上灯烛。胡朴安先生于记载此俗后赞叹:“一片光明灿烂,直与天上明月争辉。儿童则坐于塔前赏月,并作种种游艺,以表示其欢娱,实一幅天真烂漫儿童行乐图,惜无人绘之耳。”(《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七)广东儿童中秋夜有“提灯之会”,孩子们提着灯笼,沿街游行唱歌,兴高采烈。广西中秋的儿童灯会更具特色,孩子们用竹篾扎成蜻蜓、蝴蝶、虾公、兔子等,涂色插烛,持灯上街,相互比美。灯与丁谐音,中秋节的这些关乎灯的习俗,所寄寓的是人们对家族繁衍、人丁兴旺的祈愿。从前中秋节的儿童习俗,很多并未得到传承,这是十分可惜的。在日益重视传统的当今时代,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如何让儿童也在传统节日中尽享游娱之乐并受到有益的熏陶,无疑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最后谈谈关于月饼的一个民间传说:元朝末年,统治集团为了维持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不准民间私藏铁器,规定十家共用一把菜刀,百姓怨声载道。张士诚为了号召人民起义,中秋节前,在每个月饼中夹一字条,约定起义时间。中秋之夜,人们掰开月饼,见到传单,纷纷揭竿而起。明清时代吃月饼之风兴起,就是为了纪念反元的人民起义。此传说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它让月饼及中秋节包含了反压迫内容,当然也是极有意义的。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