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汉字中的姓名文化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1日 10:52:36 作者:网络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注:“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姓是指他的血统来源而言的,氏则是指他子孙的血统来源而言的。接下来,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姓名趣谈栏目是如何简论汉字中的姓名文化吧!
关于“姓”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古往今来,很多人都给它下过定义。譬如《说文解字》中曾经这样提到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这句话表明了姓的含义最早与女性生子这一现象有关。而且从汉字本身的结构来分析,“姓”字的偏旁是“女”字旁,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猜测“姓”是女人或者是当时的母系社会有关。
而事实确实是这样。在遥远的古代人类曾经历过母系氏族制,那时的婚姻是族外群婚制。即甲氏族中的一群同辈男子,嫁到乙氏族中给一群同辈女性作丈夫。一个女人有好多丈夫,同样,一个男人也有多个妻子。所以生下来的孩子只知道哪个是他的母亲,至于父亲则不好确定了。所以这就是姓“从女生”的道理。比如说皇帝姓姬,神农氏姓姜,这些都是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的明证。
但在春秋末年以后,由于礼崩乐坏和战乱的影响,姓与氏之间的界限慢慢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了姓氏走向统一的势头。于是,姓氏开始合而为一。从此每个宗族有了固定的姓氏,血统源流的线索也开始清晰。
我们国家共有多少姓氏?这是一个人人都会问但又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从姓氏发展的本身来看,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姓氏在发展中被摒弃不用,而有些人还在根据不同的原因创造新的姓氏。但是这些被摒弃的、或者正在使用的、新出现的姓氏无疑都应包括在中国姓氏总数之内。
通过很多古代书籍中我们可以发现姓氏的变化轨迹。譬如说在先秦时期的姓氏书籍《世本》中收入18姓875氏,在汉代的姓氏书《急就篇》中收入130姓。而在两汉以后,我国使用的姓氏在不断地增加,一些新的姓氏和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姓氏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姓氏数量。现在人编着的《姓氏辞曲》中收录的姓氏则达8000多个。可见我国的姓氏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
我们中国人见面时都习惯问对方“贵姓”,那么着个“贵姓”中的“贵”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谈到中国的百家姓,我们就会想到“赵钱孙李,周五郑王”。百家姓之所以以“赵”开头是因为当时的皇帝姓赵。和百家姓一样,由于我国古代最重视身份地位,所以使用的姓氏也往往带有等级的色彩。
在古代各个王朝都有各自的贵姓,比如说:汉朝皇帝姓刘,唐朝皇帝姓李,宋朝皇帝姓赵。在当时各个皇帝所使用的姓氏无疑是当时最尊贵的,皇帝不会允许平民和自己的姓一样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姓氏最尊贵的。所以当有的大臣们被皇帝赐姓时,他们都会感到很荣幸。而且当时的社会上也特别重视姓氏。尊贵的姓只能被皇帝或者大臣们使用,这就奠定了贵姓中姓的“贵”的地位。
起名如同作诗填词,可以借鉴赋、比、兴手法进行构思。或者说可以假借外物,意兴联想,展开构思。一个好的名字应该蕴含着丰富的汉字文化内涵。方法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纪时法:即根据出生年份、季节、月令、日期、时辰起名;(二)纪地法:即根据出生的地方起名;(三)纪事法:即根据出生时所发生或遇上的事情起名;(四)顺序法:即根据出生顺序为名;(五)叠字法:即两字相叠成名;(六)托寄法:即通过起名寄托长辈对婴儿的种种期望。比如说:永康,父母只是简简单单的希望他永远健康。
中国人名形式繁多,内容丰富,概而言之,人名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汉语讲究韵律的和谐。这些特点使得汉语人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比如说扶苏、杜牧、杨洋等。第二,多名制度。在当代社会,中国的姓名制度大大简化了。一个人最多可能有两个名字就是大名和小名。但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多名制度。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名字,正所谓说幼有名,长有字,死有谥。还会有别号等。所以说古代中国的人名制度相当复杂。第三,从文化内涵看,中国人名具有浓厚的礼教色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礼教都渗透到了人名系统的各个角落。第四,从时代特征上来看,人名往往带有厚重的时代烙印。比如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人都用国、强、华等字命名。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姓名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而且方块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具有它的神奇性。所以能够从汉字角度探索中国的姓名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 上一篇: 解读中国姓名文化
- 下一篇: 中西方姓名文化差异在哪里?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