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科尔沁草原历史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8日 09:45:39 作者:网络
科尔沁草原曾是一片非常辽阔的大自然风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草原文化。早在很久之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和繁衍着,但随着人类的不合理利用资源,加快了草原的退化。朋友们,你们知道科尔沁草原的历史吗?它经历过什么样的蜕变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科尔沁草原一般来说,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是指东起嫩江、伊敏河,北及蒙古高原东南部,包括大兴安岭中部山脉南北两侧,南至辽河、柳河、大凌河流域,西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面积大约45-60万平方公里。这片土地的基本特征是:地域辽阔,物产丰饶。北部是蒙古草原南端和大兴安岭中部山地,这里林草丰盛,宜林宜猎,许多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幼年时期大都在这里渡过。
中部辽河平原和嫩江平原,地肥水美,地域平坦辽阔,宜农宜牧,许多游牧民族都是在这里从童年时期过渡到青年时期。南部紧邻辽西山地和燕山北麓,是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过度地带,更适宜农业经济的发展,许多游牧、渔猎民族在这里完成了经济发展的辉煌阶段,即半农半牧社会经济阶段。并由此而完成了一个游牧民族或渔猎民族的青壮年时期,为科尔沁草原功地走进中原做好了各方面前期准备工作。
正是这些特征,使得这里成为许多民族发源、成长、壮大的社会舞台,科尔沁草原西南部的红山文化、中北部的富河文化、东部的昂昂溪文化,以及南部、中部平原上的夏家店文化都充分证实,昔日的科尔沁草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这里曾孕育出了非常古老而又崭新的人类文明。
1983年,辽西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大面积积石塜、祭坛、女神庙和女神像、玉质礼器等大规模考古发现,更进一步证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红山文化时期,这里就出现了基本原始公社氏族部落制度,凌驾于公社之上的更高一层社会组织形式——早期的城邦制国家。以往我国典籍一直把中华文化史说成是五千年,但得到考古学证据支持的只能将中国文明史上溯到四千年前。而今,红山文化考古的进一步发现足以证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因而红山文化被学界称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曙光”。
从牛河梁考古遗址发现的女神头像看,她的平额、高颧骨、塌鼻梁、短下额、面部圆扁等生理特征,明显带有生活在东北亚的原始蒙古利亚游牧民族的面部特征。这个古王国的出现是中原夏王朝以前的事情,有学者认为,红山文化的惟王为葬的习俗和猪首玉龙的发现,与中原商文化一脉相承,因此红山文化的创造者很可能就是迁徙内地并建立商王朝的祖先。
这也说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辽河流域的科尔沁大地已经孕育出了高度的人类文明。兴安岭以北的渔猎民族,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已经迁徙至科尔沁草原,并在草原的南端交汇、融合,并且接受了华北传入的农耕文化,形成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牛河梁城邦制国家。原始的氏族制度正向奴隶制王朝过渡,由西辽河养育出的人类文明已经出现,并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南北遥相互映。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方面写出了重重的一笔,科尔沁草原托起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曙光。
- 上一篇: 什么是草原文化,草原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 下一篇: 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足迹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