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文化的载体在哪些方面体现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0日 19:44:00    作者:小斓同学

  庙会,民间一个比较重要的活动,人们在宗庙祭祀的地方举行活动,参加集会等各种活动。我国庙会的发展是从古代民间的信仰孕育而生的。祭祀是庙会的主要活动,周边的民众都会前来参加,一般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国地域文化吧!

中国地域文化

  庙会文化是我国民族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极其复杂、古老而又新鲜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既是宗教的,又是世俗的,充分反映了农民群众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态势。它世代延续、传承和发展,历久不衰,屡禁不止。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城乡各地庙会兴起,规模可观,值得研究。

  庙会祭祀神仙的种类繁多。根据已经调查到的资料来看:

  一是祖先崇拜对象。如三皇、伏羲、女娲等。

  二是道教神灵崇拜。玉皇、王母、太上老君、真武大帝、王灵官、天地水三官、火神、文昌、奎星等。

  三是佛教神灵崇拜。如来(释迦牟尼),大肚弥勒佛、观音、文殊、普贤、十八罗汉等。

  四是英雄崇拜。孙悟空(齐天大圣)、关云长等。

中国地域文化

  五是祈子庙会。送子娘娘、骊山老母、尧山圣母、石婆等。

  六是祈安求富。城隍、妈祖、药王孙思邈、财神等。

  庙会文化内涵体现的是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宗教信仰,最本质的是祈求生命和健康,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是“倡孝扬善、祛灾避凶。”农耕文化从根本上讲是小生产者文化,是落后的、弱势的经济文化。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普通民众将希望寄托在对自然神、图腾、祖先的崇拜上。在“天人合一”和“万物有灵”的思想观念支配下,出现的有关神灵的崇拜和仪式,构成了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和宗教信仰。先民们在“生命与健康”、“倡孝扬善、祛灾避凶”等观念的支配下,善待一切、关爱一切。比如“中元节”是道教的倡善日、佛教的倡孝日;“腊八节”人们用腊八粥不仅要敬献祖先、神灵、动植物、甚至自家门前的一块石头。中华民族是博爱宽厚、最重情感的一个民族,从庙会节庆文化活动中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中国地域文化

  庙会和节庆是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两个大的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庙会的发展经历了从祭祀祖先到祭祀神灵,从娱神到娱人的演变过程。庙会活动越来越受到政府的认可和高度重视,而作为庙会文化活动的主体——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也是愈来愈高,这是庙会的发展趋势。在全国,尤其是陕西,在申请非遗保护中,庙会的申遗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民间对庙会产生了更大的热情和兴趣。

  庙会文化的发展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一部分,庙会成为了民间一项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除了在寺庙举行,在其它的一些地方也是能够举行的,主要是进行文化经济之间的交流,各种活动随处可见。

  你可能还喜欢:

  商丘芒山古庙会 中原文化的展现

  庙会的风俗活动 庙会的文化内涵

  庙会文化的流传 庙会的表现

  庙会文化的发展 庙会活动的方式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