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大历史事件 清朝时期发生的事件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0日 16:24:50    作者:网络

历史

  晚清
  嘉道中衰
  嘉道中衰是指中国清王朝经康乾盛世后已经开始走下坡,吏治败坏,武备张弛,国库空虚。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开启西方殖民主义侵华之序曲,国势进一步衰退。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
  地点:中国东南沿海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参战方:英国,中国清朝
  结果:英军获胜,签订《南京条约》
  参战方兵力:英国军队19000人、清朝军队91680-200000人
  伤亡情况:英国伤亡523人(阵亡69人)、中国伤亡22790人
  主要指挥官:帕默斯顿,查理·埃利奥特
  主要指挥官:道光皇帝、林则徐、关天培
  签订条约:《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洪杨之乱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因清朝推行薙发易服,太平天囯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一众均被称作“长毛”。

  中文名称:太平天国
  英文名称:Taiping Kingdom of Heaven
  简称:天国
  所属洲:亚洲
  首都:天京(南京)
  主要城市:天京、扬州、安庆
  官方语言:汉语
  货币:初为“通宝”其余成为“圣宝”
  时区:东八区
  政治体制:君主制
  国家领袖:洪秀全
  主要民族:汉族
  主要宗教:拜上帝教
  主要军队:太平军
  国祚:1851年~1864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地点:中国
  时间:1856年-1860年
  参战方:英国,法国,沙俄(以调停名义),美国(以调停名义),清朝
  结果:联军获胜,签订《天津条约》
  参战方兵力:17700人,173艘军舰(联军)
  参战方兵力:约200000人(清军)
  伤亡情况:405人伤亡(联军)、21500人伤亡(清军)
  主要指挥官:迈克尔·西摩,葛罗,额尔金伯爵
  主要指挥官:咸丰皇帝,叶名琛,僧格林沁
  领土变更:清割让九龙司于英国
  洋务派
  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当时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在中央是以奕昕、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了近35年。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两次鸦片战争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中文名:洋务运动
  外文名:westernization drive
  中央代表:恭亲王奕
  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代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
  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又作清法战争,是清朝与法国之间为越南主权问题而爆发的战争。战争之中由于清朝对法宣战时未召集各国大使,因此不具有公开性,而法国自始至终未向清朝宣战,仅称为“报复性军事行动”、而战场除了在安南境内展开外,法国也派遣部队攻打云南边界,并派遣库尔贝(孤拔)率领远东舰队攻打福建、台湾、浙江,控制台湾海峡,占领澎湖。

  名称:中法战争
  地点:越南及中国边境和近海
  时间:1883年12月-1885年4月
  参战方:法国;中国,越南
  结果:法军不胜而胜,签订《中法新约》
  参战方兵力:法军5000-20000人、清军25000-35000人
  伤亡情况:2100人伤亡(法军)、10000人伤亡(清军)
  主要指挥官:费里,孤拔,布里耶,米勒
  主要指挥官:潘鼎新,刘铭传,刘永福,唐景嵩
  英文名称:Sino–French War
  领土变更:法国得到对越南的宗主权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名称: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地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参战方:清朝,日本
  结果: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参战方兵力:清军630,000人、日军240,616人
  伤亡情况:清军31,500人阵亡、日军13,306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佑亨

  维新运动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唐胥铁路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人在上海修建的,以英国道路公司的名义修建的凇沪铁路,全长十二公里,但不久就被拆除,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是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或称庚子事变、庚子国变、庚子拳乱,是公元1900年前后中国清末,中国甲午战败后,在西方列强对华渗透侵略日益加重、对清廷控制日益加深、华北遍布教案的情况下,在中国北方发生的以华北农民和部分清军为主体,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在华西方人及华人基督徒的保国保种暴力运动及其引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原称义和拳,其参与者被称为“拳民”,贬称则为“拳匪”、义和拳本来与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省)一带的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宗教有关。
  在义和团运动中,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野心,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但是由于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也使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较差。
  名称:义和团运动
  地点:中国北方
  时间:1899年秋-1901年9月7日
  参战方:八国联军、清政府、义和团
  结果:八国联军胜利
  参战方兵力:八国联军共计50,255人、70,000清军
  参战方兵力:100,000-300,000义和团、100,000名满洲俄军
  伤亡情况:1,003名八国联军士兵、2,000名清军士兵、义和团伤亡不明
  主要指挥官:瓦德西,西摩尔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的八国联合军队。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有所增加。此事件最后以大清王朝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清朝付出白银4、5亿为终。
  中文名称:八国联军
  时间:1900年(庚子年)
  八国:美、英、法、德、俄、奥、意、日
  士兵:23000人

  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东南互保”的主要内容即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东南各地方政府不奉行宣战诏令,列强也不得在东南地区启衅。东南督抚们的举措,也得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人的支持。

  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後新政),後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和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

  立宪运动
  立宪运动清政府根据出国考察宪政的清宗室载泽、端方等五大臣的意见,于光绪三十三年(1906)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又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谐议局。各地立宪派政治团体,发表宣言,鼓吹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并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限等。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9年后实行立宪”、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廷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革命人士
  同盟会:
  兴中会(孙中山、陈天华、杨衢云、杨鹤龄、陈少白、尤列、陆皓东)
  华兴会(黄兴、宋教仁、章士钊、刘揆一)
  光复会(蔡元培、陶成章、秋瑾、徐锡麟、龚宝铨、章炳麟、熊成基、陈魏)
  共进会(张振武、焦达峰、孙武、熊秉坤、伍廷芳)
  文学社(蒋翊武、刘复基、张廷辅、胡瑛)
  其他成员(邹容、陈其美、徐宗汉、林觉民、廖仲恺、谭人凤、林森、唐绍仪、咸马里、阎锡山、胡汉民、赵声、陈炯明、郑祖荫、蔡锷、汪精卫)
  革命军:
  黎元洪、吴兆麟、何贯中、李济深

  2、清政府
  执政皇族(光绪帝、慈禧太后、隆裕太后、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载沣、爱新觉罗·载洵)
  立宪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出洋大臣(戴鸿慈、端方、李盛铎、尚其亨、爱新觉罗·载泽、绍英)
  镇压军(萨镇冰、荫昌、博尔济吉特·瑞澄)
  北洋军阀(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吴佩孚、曹锟、张勋)

  清朝的优点继续的传承下来,不好的地方也成为了我们民族发展的教训或者是经验,因此大家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千万不要认为对现在没有帮助,或者是过去了就过去了,这些过去的事情是可以带给我们一定的经验的。

  你可能会喜欢
  关于爱国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哪些
  诸葛亮的缺点有哪些 这些缺点造成的影响
  文鸯和赵子龙啥关系 他们两认识吗?
  赵子龙斩五将是哪五将 故事是怎么样的?

展开阅读
共有2条信息2/2首页上一页12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