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历史事件 回忆南北朝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2日 14:25:20    作者:网络

历史

  北朝
  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北魏,拓跋魏,元魏。早期国语鲜卑语,初称代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盖吴起义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至次年八月,卢水胡(匈奴的一支)人盖吴聚众反魏的起义。
  六年九月,不堪北魏统治的盖吴于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聚众反魏,拥众10余万,遣使上表依附南朝宋。十月,魏长安镇副将拓跋纥领兵攻盖吴,纥败死。魏太武帝拓跋焘又征发高平敕勒部的骑兵赴长安(今西安西北),命将军叔孙拔统领并(今太原西南)、秦(今甘肃天水)、雍(今山西永济西南)三州兵马屯于渭水之北,共御盖吴军。十一月,盖吴遣另一支部队的统帅白广平进攻新平(今陕西彬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诸胡群起响应;盖吴又分兵攻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以东,为魏将章直部击败,溺死于黄河者3万余人。盖吴又西向长安发展,在渭北被魏将叔孙拔部击败,死3万余人。时迁居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蜀人薛永宗聚众响应盖吴,袭击闻喜(今属山西),为当地地主武装所击退。魏帝命薛拔纠合宗族百姓,列营于黄河沿岸,阻断盖吴和薛永宗两部义军往来之路;又使殿中尚书拓跋处直等率2万骑攻薛永宗,殿中尚书乙拔率3万骑攻盖吴,西平公寇提率万骑攻白广平。盖吴自称天台王,下设文武百官。

  北魏毁佛
  北魏太武帝灭佛,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始,至其驾崩,废佛时间共六年。北魏太武帝在位期间锐志武功,统一长江以北。他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政变未遂的僧领玄高、慧崇等。七年,太武帝西征到达长安,见佛寺内藏有兵器,又查出酿酒、财宝,发现僧侣与室女私通,即立禁佛司徒崔浩上疏请诛天下沙门,毁诸寺院经像。三月,帝下诏诛长安沙门,并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晃下令废除全国佛教。太子尊崇佛教,缓发诏书,使远近皆有所豫闻。因此四方沙门多亡匿逃脱,金银佛像及经书被秘密收藏,仅有一部分僧人被戮,而魏境内寺宇建筑却多被毁。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继位,诏复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复。

  国史之狱
  国史之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拓跋焘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

  云冈石窟开凿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均田制
  学术界对均田制实施的范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北魏至唐,均田制始终仅施行于北中国,江南没有推行。一种认为,隋灭陈统一南北后,均田制已推行于江南地区。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三长制,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三长制
  北魏太和中立邻、里、党三长,控制人口,征发赋役。东、西魏及北齐、北周时具体制度屡有变化,尽管如此,该制一直沿用到隋开皇九年(589年),这一年复立乡正、里长,实际废止了三长制。

  龙门石窟开凿

  法庆起义
  北魏时期以宗教为旗帜的规模最大的人民起义。又称法庆起义。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内部政治﹑经济地位相差悬殊。孝文帝即位后,佛教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明显地表现为社会阶级的斗争。最高统治者有时支持某些僧侣讲道说法,又严禁另一些僧侣聚徒传教。部分僧侣颂扬明君有道的同时,另一些僧侣却公然毁寺烧经,举兵造反。延兴三年(473)沙门慧隐反。太和五年(481)沙门法秀于京都平城举事,参加者有官僚大族,更多的是平民和奴隶。十四年,沙门司马惠御自称圣王,起兵攻克平原郡。延昌三年(514),沙门刘僧绍起兵于幽州,自称净居国明法王。这些叛逆往往也是宗教上的异端,遭北魏政府的残酷镇压。在刘僧绍起兵失败后一年,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大乘教起义。

  天竺取经

  六镇起义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後发起的反汉化的大起事。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附豪强。而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多为拓跋部贵族及其成员或中原强宗子弟)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于正光四年(523)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

  关陇起义
  关陇起义是北魏末年关陇地区(今陕西、甘肃一带)持续6年多的各族人民反抗北魏王朝统治的大起义。

  杜洛周起义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北魏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西北)人杜洛周聚众反对北魏统治的起义。
  是年八月,北魏柔玄镇人杜洛周于上谷(今河北怀来)聚众起义,改年号真王。义军攻陷附近郡县。当时,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人高欢、尉景等都响应杜洛周。杜洛周率义军围攻燕州(治今河北涿鹿)刺史崔秉。九月,魏帝元诩遣幽州(治今北京)刺史常景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元谭同领官军征讨起义军。当时,官军自卢龙塞(今河北迁安北喜峰口至冷口间)至军都关(今河北居庸关北),沿途置兵,占领险要,阻止义军南攻。二年正月,北魏驻扎安州(治今河北隆化)的官军约2万人叛魏,响应杜洛周,加入起义军。杜洛周领义军与之会合。魏将军常景派兵于军都关拦截,被义军打败。四月,杜洛周率领义军自上谷南下,进攻蓟城(今北京大兴),遭官军阻击,退回。十一月,杜洛周领义军围攻范阳(今河北涿州)。十二月,范阳城内居民暴动,擒魏将军常景和幽州刺史王延年。随即,杜洛周等义军入城。武泰元年(528年)二月,杜洛周被另支义军首领葛荣所杀,部众归入葛荣麾下。

  鲜于修礼
  鲜于修礼北朝北魏末河北人民起义领袖。北魏人,丁零族。曾任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兵。六镇之叛失败后,余众被置于冀、定、瀛三州就食,称降户。明帝孝昌二年(526),杜洛周起义,鲜于修礼率降户反于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起义,建元鲁兴。六镇兵民响应。与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民杜洛周配合,众至十万。他率众多击溃前来五鹿(河北大东名)镇压的北魏大都督长孙稚与河间王元琛军,进围瀛、定二州。八月,为部将元洪业所杀,葛荣杀洪业。统率修礼余部。

  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是公元528年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事件,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今河南省孟津县)而得名。尔朱荣借助此次军事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北魏分裂
  北魏分裂,是指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的事件。北魏孝庄帝杀死权臣尔朱荣之后,北魏大乱,尔朱兆、尔朱世隆杀害孝庄帝,先后拥立元晔、元恭、元修做皇帝。混战的胜出者是高欢。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关系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于是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是为东魏。元修在年底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东魏政权在高欢的控制中,550年,被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北齐而取代;西魏政权在宇文泰的控制中,557年,被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而取代。

  沙苑之役

  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为一雪小关(今陕西潼关南禁谷)之败,亲率二十万军队至蒲津(今山西永济县一带)攻讨西魏,志在为窦泰复仇。十月进抵洛水之南的许原,威逼长安。西魏帝派遣宇文泰前来迎击,当时宇文泰的军队不满万人,军队备有三日粮食,以轻骑渡渭河至北岸的沙苑(今陕西大荔南),距高欢大军60里安营。此时宇文泰采李弼之计,列阵于渭曲,又命将士将武器藏于芦苇中,等候闻鼓声而起。高欢遣东魏兵至,见西魏兵少人乏,于是兵马轻敌冒进,一时行伍乱次。宇文泰乘东魏军轻敌不为行列,李弼、赵贵伏兵顿起,李弼的铁骑横击东魏主力,将高欢大军截为两段,在沙苑一举击溃东魏军队,俘虏7万人,缴获铠仗18万件,高欢连夜跨骆驼逃往黄河西岸。宇文泰命令将士每人在战场上植柳树一株,以示庆贺,后升为柱国大将军。

  凭借这场以弱胜强的战斗,宇文泰既巩固了建立不久的西魏政权,确立了东西魏割据的局面,同时也巩固了自己在西魏政权的主宰地位,为之后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桥、邙山之战
  东魏元象元年(西魏大统四年,538年),高欢大将侯景从宇文泰手中重新夺回洛阳金墉城,烧毁洛阳大量民居官寺。宇文泰已带着西魏文帝元宝炬回洛阳祭扫魏朝先帝陵庙,闻讯后率军驰援,临阵斩杀高欢大将莫多娄贷文。侯景连夜突围,宇文泰追击。侯景摆大阵,北据河桥,南依邙山,与宇文泰大军交战。混战之中,宇文泰战马中流矢惊逸,把宇文泰甩在地上。东魏大军追围上来,左右皆散走。都督李穆下马,用马鞭击打狼狈趴在地上的宇文泰,假装叫骂:“你这个糊涂兵,你们大行台(宇文泰官职)跑到哪里去了,怎么自己留在这里?”追围的东魏兵翻蹄亮掌,听李穆的口气认定宇文泰不是什么贵人大官,都扭头回散去追杀更值钱的目标。李穆这才扶宇文泰上马,双双逃去性命。

  由于此时西魏后军大至,军势复振,掉头迎击侯景军,侯景军大败,北遁而去。高敖曹心气高傲,一直看不起宇文泰,命左右大张写有官名、将名的旌旗和显示贵重的伞盖,跨马临阵。西魏军则调动最精锐的军队围攻高敖曹,致使其全军尽没,最后不得不单骑突出,跑往河阳南城。恰巧守将是高欢的一个堂侄高永乐,素与高敖曹有过结,便关闭城门不让高敖曹进城。

  大英雄虎落平阳、龙卧浅滩,仰呼城上求绳,没人应答;他又拔刀猛砍城门,想劈出个洞来逃入城中。城门坚厚,砍了许久也砍不开,只得辗转逃于一座桥下藏身。这时西魏大队追兵赶到,看到桥下有金带飘出,立时万箭齐发,高敖曹身上中箭无数,知道性命不保,于是索性抢身迎前,奋声大叫:“来!与汝开国公!”(意思是来人斩其头,西魏肯定是会以开国公的重衔封赏)。斩去高敖曹头颅的兵士回到西魏后,获赏绢万段,每年按量发给,直至北周灭亡,赏绢还没有给完。

  高欢闻听高敖曹死讯,如丧肝胆,把高永乐打了二百军棍,追赠高敖曹为太师、大司马、太尉,都督五州军事。此次河桥大战,两魏军阵极大,首尾悬远,从早到晚,交战数十合,气雾四塞,形势万变,团团相杀,谁也不知道谁胜谁负。西魏狐独信、赵贵等人交战不利,混乱中又不知宇文泰和西魏文帝消息,都弃军先归。其他将领见状,也都和他们一起逃走,知此情形,宇文泰也烧营遁走。

  文人出身的王思政下马,手持长予左刺右刺,一刺就击倒数人。由于陷阵太深,从者皆死,他自己也因重创昏绝,由于天黑敌军收兵,才未被砍头。王思政每次打仗时都穿破衣烂甲,敌军不知他的将帅身份,所以首级未被割去。不久,他的下属在尸体堆中找到他,扶他上马回营。平东将军蔡佑下马步战,左右劝他乘马以便逃跑,他大怒道:“宇文行台爱我如子,今天怎么能怕死呢!”带领十几个士兵齐声大呼,进击东魏兵,杀伤甚众。东魏兵把他团团包围十余重,蔡佑弯弓持满,四面转指箭锋。东魏兵找出一个身着厚甲手拿长刀的兵士直冲蔡佑,距三十步之远,左右劝蔡佑发箭。蔡佑说:“我们的性命,全都在此一箭,岂能虚发!”敌兵冲到十步远的距离,蔡佑一箭把来人射杀。包围他们的东魏兵这才散开。

  河桥一战,西魏战败,只是高欢痛失汉族大将高敖曹。

  玉璧之战
  玉璧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对西魏发动的战役,旨在攻取战略要地玉璧城,进而打开西进的道路。546年十月,高欢率重兵进攻玉璧城。西魏守将韦孝宽积极防守,东魏军屡攻不下,伤亡惨重,高欢忧愤成疾。546年11月,在五十日的苦战之后,东魏军撤退。

  北周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初信佛后,因迷信识语黑衣当王,心忌沙门,信道士张宾,拟灭佛教,集沙门道士名儒於文德殿,量述三教胜劣,以定废立。沙门道安撰二教论,谓「救形之教,教称为外,济神之教,教称为内」帝问群臣,无有排斥非议者,遂作罢。六年后,帝又集佛道二教论辩,法师炫与道士张宾对衡,宾不服屈,帝亲自与炫辩,亦不能使炫屈服,帝遂下诏废佛道二教,悉令沙门还俗,实即灭佛教立道教,北地之佛教一时绝迹。

  北周统一北方
  北周统一北方指的是北周与陈朝联盟和北齐的战争,结果以前者获胜告终,北周成功统一北方,陈朝夺得淮南。

  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

  杨坚称帝

  过去的历史事件,不管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都是值得我们回忆的,有些事情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教训,或者是经验,这些事情会让我们的民族变得越来越好。

  你可能会喜欢
  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有那么伟大吗
  简介唐朝重大历史事件 详解唐朝三大事件
  血战湘江历史事件简介
  盘点近代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
共有2条信息2/2首页上一页12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