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丧葬习俗 闽南地区葬礼风俗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6日 17:34:54    作者:网络

  每个地区的葬礼风俗都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葬礼仪式。那么闽南地区有哪些的葬礼风俗,闽南地区葬礼是如何举行的呢?带着好奇,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丧葬习俗中,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丧葬习俗

  丧葬仪礼是人生仪礼中的最后一次。如果以太阳在一天中的运行轨道来形容人的一生的话,生育仪礼有如那喷薄而出的朝阳,充满生机活力,而丧葬仪礼则似那隐没西山的夕阳,人生舞台的黑幕也随之沉重地降下。然而丧葬仪礼之隆重,却不亚于人生仪礼中的任何一次,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即与人们传统的灵魂不灭观念和佛教“转世再生”说的影响有关,在人生仪礼中,丧葬仪礼被认为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就像太阳晚上从西方落下以后,第二天早上又会从东方升起一样。

  治丧之家要在大门上挂上一块白布,或于原贴红联处覆盖白纸,让周围的人们都知道,并向堂亲姻戚报丧,给在外地或海外亲人发讯,子女闻讯奔丧。其中向姻戚报丧,尤要慎重。我国古代多流行族外婚,同姓不婚,因此联婚就成为加强部落、氏族、家族、各姓氏之间关系的极其重要的感情纽带。故《礼记。昏义》在记述婚姻的功能时,首先强调的就是“合二姓之好”。但联婚的成果,常因一方的不幸去世而产生波折。在泉州,有的外家因怀疑女儿在夫家受虐待而死于非命(有的也确为事实),就纠集人马前往亲家“吃人命”的事时有所闻。因此民间在为女性长辈举办丧事时,十分注意姻亲关系,并形成了一些相应的习俗,这在新编的《安溪县志。风俗志》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二、殓葬
  殡葬包括殡和葬。殡指的是殓而未葬这个阶段,葬则是故人亲人及亲戚至友、宗亲邻里向故人作最后的告别仪式,然后按风俗习惯用掩埋或其他方法处理遗体。

  自古以来,殡期长短不一。古代视地位尊卑,有过专门规定。《礼记。玉制》曰:“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月而葬。”但后人对此礼制并未认真遵行,泉俗旧时停枢“至有终身不葬或累世不葬,或子孙衰替忘夫处所,遂弃捐不葬者。悖礼伤义,无过于此”,被视为陋习。故早在明代,惠安知县叶春及即明令禁止,并采取对停枢逾年不葬者治罪的严厉措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陋习,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指出,与泉俗惑于墓葬风水之说有关。

  出葬于选择墓地和卜定葬期后进行。出葬时,开路鼓吹响起,仪式即告开始。出殡仪式牌、铭旌灵幡、白红大灯等前导,子女扶枢哭送,亲友随后哀送。孝眷哭声凄切,亲友步伐沉重,队伍徐徐而进,气氛是肃穆的。但那时起时落的鞭炮声(近年来,鲤城市区己禁止燃放爆竹),喧大的锣鼓声,送葬队伍中的化妆表演队,却使人又感到气氛是“闹热”的,真是一时悲喜难分,这也许是人们把高寿者病逝的丧事称为“喜丧”所需要的一种特殊氛围吧。把人生最大的悲事死亡和人生最大的喜事结婚,均视为“喜事”,并习惯把这两件性质截然不同的事扯在一起,合称“红白喜事”,这确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

  灵柩抵达墓地后,有祀“后土”、祭棺头、点木主等仪式。落棺葬毕归虞,俗称“返主”。回家后,要“接主”、“安位”。而后丧家宴请送殡者,以吃“彩气”。

  泉州葬俗,以土葬为多,但早在宋代,民间贫屡之家,以火葬为常,后被封建统治者指为不孝之罪,故自清代以来,除佛教僧尼用火葬外,民间均用土葬。新中国成立后,治丧从简,泉州市区在60年代进行殡葬改革,改行火葬,其后又逐步推广。

  三、服丧
  泉俗服丧,须“礼尽三年”。葬毕七天内,每日均要由女眷于早、午、昏三次奠祭故人之灵,啼哭哀念,早称“捧茶”,午、昏称“捧饭”。葬后第三天,旧时有孝男、孝眷和亲属前往墓地探墓,在墓旁“后土”前和墓前分别祭奠。七天后,逢初一、十五,才由女眷哭祭,直至撤奠为止。另外,还有十四日祭,四十九日祭、百日祭等。去世一周年纪念日,古称“小祥”,现俗称“对年”;两周年纪念日,古称“大祥”,现俗称“三年”,均要备物品致祭。如治丧期间没“做功德”的,要在这时补做,否则因循旧制的子女会于心难安,认为孝道未尽,故人灵魂难以超升。三年过后,每逢故人生日要做“娩忌”,卒日做“正忌”,合称“做忌”。一般人们比较重视“正忌”。另外,在清明、中元、冬至等岁时节日,也有扫墓、祭奠之礼俗。

  旧时泉州丧葬仪礼隆重侈靡,民间竟以此为自豪,“要吃要穿在苏杭二州,要死要葬在福建泉州”(或曰“生要生在苏杭二州,死要葬在福建泉州”)的俗谚世代流传。其实,竞争丧葬仪礼隆重之最者大有人在,如安徽的徽州俗谚即有“生在杭州,嬉在苏州,死在扬州,葬在徽州”。把生之天堂推举为苏、杭二州,这在传统观念中,似已定论,各地均不敢高攀,而对葬礼之隆重,却当仁不让地以自己的家乡自荐,且充满自信。重死甚于重生,反映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心态呢?可以说,葬礼是人们对故人身份、地位的确认,但在宗法社会里,出殡仪式也是故人家族势力的一次大检阅,它反映了送葬者的人生观,旁观者也会对出殡仪式“闹热”与否发表一番评论,可见,出殡仪式的社会意义大于个人意义,这应是丧事大办的主观原因之一。丧事侈靡,既不合古礼,也与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左,丧事简办,乃大势之所趋。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