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陕西风味小吃_陕西小吃做法介绍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3日 09:33:41    作者:网络

  陕西位于西北内陆腹地,在古代唐朝都城长安,也就是如今的陕西西安。相传,在上古时代为雍州、梁州所在之地,是炎黄祖先的葬地。陕西不仅历史久远,还是一个美食之都,以面食为主。下面,就一起来中国小吃文化了解一下吧!

中国小吃文化
  (一)臊子面
  (1)简介
  臊子面是中国西北地区特色汉族面食、着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流行。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也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在《水浒传》第三回:“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这里的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

  一碗合格的岐山臊子面应该具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特点。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在关中地区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丧、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迎接亲朋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

  (2)做法
  准备工作:
  1、用碗盛些水,里面在放些碱粉融化开。〈目的是用来和面,面煮熟后吃起来筋。〉

  2、在盆里倒些面粉,用刚化开的碱水和面,和出的面粉湿度用手抓一把面,放开后面粉散开为宜,但不可太干,多揉搓些,放置一会儿后,用压面机压或用手擀。最好是到市场去买现成的又薄又细又长的机器压面。

  3、切少许姜末。

  4、切几根红萝卜成小四方块状,还有木耳成小块状,黄花成小段状。

  5、将豆腐切成大片状,放在熟油锅里炸至发黄时捞出,切成小条状。

  6、用鸡蛋再摊些鸡饼,切成菱形块状。

  7、切多许葱花,以备用。

  制作步骤:
  1、在锅里倒少许菜油后用大火烧,等油熟之后将备好的姜末倒入油中,然后在倒如食盐、调和面、在倒入食醋后,用勺子搅直至盐化开,再倒入开水后,用慢火烧,让汤继续翻滚,这样味道会更好。

  2、在往汤里放少许鸡精,可尝一尝口味如何,要是味道还是有些淡,可再放些适量的盐和醋。

  3、再往汤里放切好的鸡蛋饼、炒好的底菜、切好的豆块、猪肉臊子。

  4、往汤里放切姑的葱花、辣子油。

  5、在另一锅里下面,等面熟后捞出。

中国小吃文化
  (二)搅团
  (1)简介
  搅团是中国西北地区着名的汉族特色小吃,定义为“用面搅成的浆糊”,陕甘宁尤好吃。根据主要用料不同,分为荞面搅团、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陕北用荞面做搅团,更筋道味美。在西北,有一种说法:谁家娶的媳妇儿贤不贤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搅团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搅团的吃法有很多种,有水围城、漂鱼儿,陕北也有烩搅团、炒搅团和凉拌搅团等多种吃法。

  搅团做法单一,但吃法众多,甚至可以花样翻新。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热盛一团入碗,加入酸汤,夹一筷子油泼辣子,顺汤搅匀,然后从碗边开始,夹起一块,汤里一撩送入口中。那酸汤种类可以很多,地道的要算萝卜缨渍成的那种,萝卜缨本算不得菜,烧、炒、煸都进不了口,可渍成酸菜,特别是配搅团吃,增色,爽口。搅团软和。除了煎汤热吃,还可凉调冷拌:热搅团出锅,摊晾于案板,待冷却定型,用刀切成薄条,像拌凉粉一样,酸辣咸淡。这种凉拌搅团,是饭,也可充菜。最相宜的是玉米疹就搅团,稠稠一碗玉米疹上,堆起一堆调满汪油红辣子的凉拌搅团。

  (2)做法
  1、锅加水适量,点火烧开,有小米的话可以先将小米下锅煮成小米粥;

  2、用面粉均匀地搅拌于滚开水或小米粥的锅中,左手抓玉米面一边向锅中慢慢撒下的同时,右手拿一根棍或勺子在锅里用力搅,要一个方向均匀搅,不要让面打成生面块,无一点疙瘩方可!玉米面撒完后,再同样的方法撒上小麦面,俗话说:搅团要好,搅上百搅,越多搅,做出来的就会越好吃!

  3、在搅的过程中,用中火。

  4、最后做成的半成品搅拌稀稠可以筷子离锅约15公分,而慢慢向下流动的搅团不断线为宜或是用大铁勺子插进搅团中间不倒为决定条件;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决定。

  5、待搅拌的稀稠均匀,没有疙瘩时,小火烧,时时要去搅或是转锅,切记不可粘锅冒烟。

中国小吃文化
  (三)饸饹
  (1)简介
  饸饹也叫河漏、和乐,是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和软,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坚、软,食用方式和面条差不多。豆面有时候需要加入面丹来调节面的软硬度和口感。适合应用于那些没有小麦面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面条的面类。在北方尤其是山西[1]、石家庄地区无极饸饹最有出名和常见,石家庄赵县东南和邢台宁晋县交界处饸饹也较为常见。

  饸饹是汉族民间传统面食小吃,作为中国北方最常见的面食吃法之一。传统的做法是用一种木头做的“床子”,架在锅台上,把和好的面(经常饸饹用的是荞面)塞入饸饹床子带眼儿的空腔里,人坐在饸饹床子的木柄上使劲压,将饸饹直接压入烧沸的锅内,等水烧滚了,一边用筷子搅,一边加入冷水,滚过两次,就可以捞出来,浇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红白萝卜等做好的“臊子”,就可以吃了。饸饹广泛的流传在山西,陕西的宝鸡、渭南、铜川等关中地区,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南一带。由于其美味可口,香气逸鼻,在中国北方地区颇为时尚。

  (2)做法
  材料:土豆,西红柿,带皮猪肉,茼蒿,金针菇,黄花菜,香葱,香菜,大蒜,红椒,白面、油,盐,酱油,老抽,水,红辣椒油,花椒面。
  制作步骤:
  1、土豆去皮,茼蒿,香葱,香葱,红椒洗净。

  2、西红柿洗净,金针菇去根洗净,黄花菜提早泡发洗净。

  3、豆,西红柿切块,黄花菜切末,香葱香菜切碎,蒜切片,带皮猪后座切丝。

  4、金针菇撕开,红椒切丁,茼蒿切丁。

  5、锅烧热后放入适量冷榨花生油,放入肉丝,蒜片,葱段花椒面煸香,再放入酱油和老抽翻炒。

  6、放入土豆西红柿黄花菜翻炒均匀。

  7、放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后加盐,小火炖煮。

  8、待土豆熟后,放入金针菇和茼蒿再煮2分钟即可,卤子就做好了。

  9、白面加入少许盐和面碱,放入适量水。

  10、揉成柔软的面团(9-10其实在准备卤子食材之前最好活好,多让面醒好)。

  11、醒发好后将面团揉至光滑,反复醒揉三次。

  12、取一小长条面,放入饸饹床中。

  13、利用杠杆原理挤压出面条,面条下入开水锅中。

  14、煮熟后浇上卤子,撒上香葱香菜红椒丁,浇上红辣椒油。

中国小吃文化
  (四)汉中面皮
  (1)简介
  汉中面皮是陕西南部汉中地区着名特色小吃。相传始于秦汉,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上笼蒸成薄皮儿,趁热抹上菜籽油,切成条状,依个人口味调入油辣子、味精、精盐、醋、酱油、蒜泥水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当地多热食,称热面皮),亦可置于通风处降温后凉拌(当地称冷面皮或凉面皮)。配菜(底垫子)主要有黄豆芽、土豆丝、芹菜、菠菜等时令小蔬,口感软糯,香辣。不需即时食用时还可以晾干后油炸食用。也有烩,炒等吃法。

  在汉中,城固面皮、勉县面皮、西乡面皮、洋县面皮、镇巴面皮等各县区各有自己的特色,分别代表了汉中面皮的不同流派,极大丰富了面皮的风味。

  (2)做法
  材料:大米(浸泡后磨制成浓稠合适的米浆,上笼蒸成面皮)、黄豆芽、土豆丝、芹菜、菠菜、胡萝卜丝、黄瓜丝、油辣子、味精、精盐,调料水(包含醋酱油等)、蒜泥汁。
  制作步骤:
  1、将菜籽油烧至沸腾冒烟,稍凉。

  2、无烟后将油倒入容器内。

  3、向热油中加入面皮特制调味料和辣椒面搅拌均匀即可。

中国小吃文化
  (五)菜豆腐
  (1)简介
  菜豆腐是汉中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绝。它最早由谁发明的已经无从考证,但坊间流传的说法是与汉高祖刘邦有关,当年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时就有此吃法,由此可见其历史悠久。不管它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现如今菜豆腐俨然就是汉中美食的代表。

  菜豆腐稀饭是汉中菜豆腐地区一种民间家常饭,虽然做的方法不复杂,但因取料方便,做工较细,好吃且富有营养,所以已成了当地待客的佳肴了。这种家常饭之所以被民间奉为待客上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饮食极富营养,即使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豆浆、豆腐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易于消化,有利体内吸收,也不失为一种配方科学,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美味佳肴。

  (2)做法
  材料:黄豆、醋、豆粉、石膏、肉末、辣椒面、酱油、精盐、葱花、大头菜、大米、小白菜。
  制作步骤:
  1、将黄豆、大米淘洗干净,分别用水浸泡,待其泡涨后,混合磨浆,装盆备用。

  2、石膏置火上,般至不明亮时,取出眷细,用丝罗筛出细粉,加少量水与豆粉混合调匀备用。

  3、倒浆入锅,烧开后撇去浮沫,用勺不断搅动,以免巴锅,煮浆熟透至元生豆味为止。加入剁细的小白菜,沸一两沸,加盐,加石膏豆粉液,搅拌均匀,即可离火,此即“菜豆腐。”

  4、锅置旺火上,烧热,注入菜油后,冒清烟时,加入肉末煸炒,水去油吐,加入大头莱(剁细)、豆鼓、葱花、辣椒面、花椒面、酱油、醋等调料,烹料酒,加味精少许起锅装碗。

  5、大碗盛菜豆腐,另碗盛炒好的馅料,平盘盛碎馓子,一并上桌,客人自行分食(菜豆腐盛小碗中,加1~2勺馅料,上面撒上碎馓子,用汤勺食用)。

  小结:陕西可是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果有机会到陕西玩的话,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好好的游览一下吧!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