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削弱了中国语言文化是真的么?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7日 15:15:14 作者:网络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构就了中国经久不衰的五千年文化,深受世人沿袭。如今,经济发展了,语言文化自然也将随之改变,且互联网的出现,充当了第三方媒介的桥梁,许多浅显而又有内涵的语言也就这么随之而来。有人说,网络文化削弱了语言文化。其实,这是不能持绝对的观点,接下来文章为你阐述。
语言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其词语需要不断的丰富,需要有来源,需要有创新。当今的网络语言创造了大量的新词语,对这丰富现代汉语语言词汇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正做着积极的贡献。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网络语言热的出现并非是坏事。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这既要有一定的社会使用“热度”,也要有学术研究的冷静思考。只有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发展中的事物,我们才能将它引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我们的社会应秉承科学的精神,客观认识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使用问题,网络语言并非洪水猛兽,难以造成“中文危机”、“汉语危机”;我们的媒体应持严肃、负责的科学态度关注网络语言现象,避免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
一位资深教育界人士则认为,应当客观地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能一棍子打死。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如果一种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应人为地去阻止它。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了。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
时下,网络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语言。真有势不可挡之势。有的网络语言简捷明快、通俗易懂而且形象生动,比如“网虫”,如果用现代汉语来表达就是“整天泡在因特网上不肯下来的人”,那就要逊色得多。在发手机短信时用“886”代替“拜拜了”不知省了人们多少时间。
一名64岁的作者在被记者采访时时这样说的:“有人把网络语言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它对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是一种灾难,这多少有些杞人忧天。固然,网络语言鱼龙混杂,其中有一些不宜流传甚至有一些莫名其妙很难为广大群众接受的词汇,但是我们要相信现代汉语本身的相对稳定性。记得解放前上海人将”手杖“叫做”司的克“,广东人将”水泥“叫做”士敏土“,北京人将”证件“叫做”派斯“,以至于”五四“时期我们将”民主“、”科学“说成”德先生“、”赛先生“,那都曾风靡流行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终于流行不下去了么?一个13亿人使用的语种的规范化不是那么轻易就会被破坏的。”
语言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词汇要不断地丰富,就要有来源、有创新,现代汉语正是在这不断的丰富和创新中发展的。比如我们常用的“智慧”、“觉悟”原本是佛教用语,“清一色”、“翻番”甚至是麻将术语,不也很自然地成为汉语的有机部分了么。汉语有史以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地发展,由此说明,网络语言并没有污染中国语言文化,相反的,网络语言对汉语词汇的丰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丰富汉语的词库做出了很大贡献。
- 上一篇: 为什么说网络语言丰富了中国语言文化?
- 下一篇: 全面分析中国语言文化的特点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