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鼠的名人,你和哪些名人属相相同?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8日 20:38:34    作者:来源于网络

       民间的生肖属相之说是否真实靠?听者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生肖属相源于古代的纪年方法,也就是说,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隔十二年便函有一个轮回,那么古往今来各属相的名人已是数不胜数,我们摘出几例名流,让各位网友对照自己去评判。

帝 王 将 相

  王莽

       公元前45年生于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是西汉末年掌握进行大权的外戚,篡权称帝后,建立新王朝。
       王莽九岁那年,祖父去世,伯父风继承了阳平候爵位。十三岁时,汉元帝死,王风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辅佐堤,王家开始掌握了西汉朝廷的大权。不久,王莽先后有五个伯叔父同日封候,世称“五侯”。只有王莽这支因父亲王曼早死,没有受封,在显赫的王氏家族中,地位最为低下。
       王莽竭力追求政治权势。他一面发愤读书,孝敬父母,抚养孤侄,以博取名声;一面曲意奉承有权有势的伯叔父们。公无前八年,王莽叔父病死,王莽继任大司马取位。一年后,成帝死,哀帝刘欣即位。王莽被肃大司马一职,又过四年,哀帝死,王莽官复原取,拥立年公九岁的刘欣为汉平帝,由太皇太后王政群临朝听政,实际上,朝政操纵在王莽手中。
       公元五年,汉平帝死,王莽又选择皇帝的玄孙,年公两岁的儒子婴为继承人,自己以“周公”自命,做了“摄皇帝”。公元八年,王莽去掉“摄”字,终于做了真皇帝,改国号为新。时年,王莽五十二岁。
       王莽称帝后,打起复古的旗帜进行改制,企图以此缓解社会危机,固巩帝位,但改制的结果,“富者不得自保,贪者无以自存”,只有王莽统治集团和经办改制的官吏得到大利,社会危机反而更加加深。缍于公元十七,十八年间,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二十三年,绿林军把王莽四十三万军队消灭,当年十月,起义军攻破长安,王莽狼狈逃到未央宫内渐吕之上,被商人杜砂杀了。

  明成祖 

       生于1360年的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是明代著名皇帝,颇有建树的政治家。
  公元1370年,朱棣10岁时被封为燕王,10年后,赴任守北平。燕地与蒙古接壤,他出塞巡边,筑城屯田,多有建树。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允建文继位,称建文帝。1401年,燕王军在朱棣率领下攻入京师,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位,史称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
  明成祖即位后,马上实行削藩,解除了诸王兵权,调集30多万工匠,百万民工,大兴土木建京城。经三年半营建,北京城于1421年建成。
  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 从1409年起,为对会蒙古贵族的南犯,明成祖先后五次北征,防止了蒙古贵族的入塞骚扰,使明代社会经济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下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明成祖为了巩固和加强新政权,在即位不久,即令翰林院学士解缙等人,先后组织了3000余人参与,编成了《永乐大曲》,它的编纂是一项宏伟而浩繁的工作,对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有着重大贡献。
  在对外关系上,永乐年间,明成祖就恢复了广州、泉州、明州三市舶司,此外,他还派会大臣到各国宣扬国威,其中,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出使,最具有深远意义。
  明成祖在位22年,在削藩、建都、治河、文化、外交及加强国防,巩固中央集权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成绩。1424年,明成祖在第五次远征蒙古贵族阿鲁台的归途中,因病而死,终所65岁。

  鲁肃

       字子敬,临淮工城(今安徽定远)人,出身土族名家,三国时其孙吴名将。东汉未年,天下大乱,鲁肃率部众百余人跟随周瑜到东吴,受到孙权敬重,与周瑜一道负责北方防务,对付曹操。他生性耿直、憨厚、顾大局、识大体,在东吴朝野享有较高成望。
    公元208年,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准备渡江破蜀灭吴。大敌当前,鲁肃与周瑜力主搞曹,坚定了录权的信心,打击了东吴内部为首的主和派。鲁肃力劝录权、周瑜联结刘务,共同对敌,尔年他亲自到刘押处接来诸葛亮舌战群儒,为孙、刘联盟的促成起了关键作用,结果赤壁一战,曹操元气磊伤,天下三分的形势得以明朗化。
    赤壁战后,他由赞军样尉升为奋武样尉,接替了周瑜的职权(周瑜已死),继续执行联刘搞魏的政策,在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多次指挥东吴军队东面策应,所以无论是曹魏,还是扣来的司马晋,都不敢轻易南犯,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愀复和发展,鲁肃因而也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名将。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清,山东蓬莱人,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自幼喜好玩枪弄棒,演练兵法战阵,20岁时便被子任命为登州卫指挥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副司令员。
  那时候,日本国内发生了较大的政治变动,失去了往日特权的一些日本浪人纠群结伙,乘船涌向了隔海相望的中国沿海,他们烧杀抢劫,无恶不作,被人们称为"倭寇"。倭寇来去无规律,行踪飘忽不定,令人防不胜防,沿海百姓恨之入骨而又无可奈何,只好纷纷逃往内地。
  戚继光所在登州也是倭寇经常骚扰出没的地方,他曾率驻军闻警而动,抵抗倭寇,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沿海太平日久,多无战事,军备废驰,明军几乎没有战斗力,他开始考虑编练新军,恰在这时,朝廷调他到倭患最为严重的浙江任参将,全面负责抗倭事宜。到任伊始,他开始实施酝酿已久的练兵计划--从农民,矿工中招募新勇,大大改善了抗倭军答的素质和战斗力,打击倭寇,屡获胜利,时人称之为"戚家军"。
  1562年,戚家军台州大捷,倭寇元气大伤,不敢再在浙江登陆;1563年,戚继光率兵援助福建抗倭,横屿一战,捣毁了倭寇老巢,1565年再入闽境,大获全胜,升为总兵。戚家军转战闽浙多年,终于扑灭倭寇,后戚继光奉命镇守蓟州,负责北方防备16年;南调广东,保境安民,所到这处,军纪严谨,秋毫无犯。
  戚继光后来以年高体弱辞去官职,潜心研究兵法、机械、战阵等,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
文化巨匠

  庄子 

       庄子又名庄周,宁国蒙人,是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出身贫寒之家却能安贫乐道;博学广识,饱读诗书而一生清贫,生计最艰难时,他不得不向监河候借粟度日。楚威王慕才名,派专使送来厚金丝帛聘他到楚做官,他不为所动,潜心治学,终成一代名师。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特别是"道法自然"的思想,他提出的"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的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对后世,特别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了关键作用;有一次,他睡觉时梦见蝴蝶,醒来后说:"不知是庄子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子。"代表了他的相对主义观点,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畅销小说《废都》中的主人公取名"庄之蝶"即源于此,可见庄子思想在社会上流传之久,影响之远。
  庄子的文学造诣也很高,他散文中"汪洋辟阖,仪态万千"等名句,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文论中最为突出,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他的著名作品结集为《庄子》流传于世。

  龚自珍 

       龚自珍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人,清代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到他的外祖父--著名汉学家段玉裁的学术影响,打下了深厚的治学功底,但他摒弃了考据的旧学风,博览兼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1819年他赴京会试不中,却意外地学到了"公羊学"的理论,从此走上了以"微言大义"阐述他社会变革主张和关心人民生计的道路。
  龚自珍在社会问题上提出了两项变革主张,一是为了改变贫富不均的状况,必须打破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分田于民,充分发挥百姓的智慧和积极性;二是在政治上改造现行国家机器,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用新人带来新风气。他的名作"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
  龚自珍还是一个可贵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在19世纪上叶外患日渐严重的情况下,他热情讴歌历代抵抗主张,客观上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龚自珍的散文和诗歌,自成一家,诗词瑰丽奇特,有"龚派"之称,这都与他作狂傲不羁的性格有关,其中《病梅馆记》、《明良论》、《已亥杂诗》等都是诗文名篇,后人将他的作品辑为《龚自珍全集》。

  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代大诗人。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下层官僚家庭。他自幼好学不倦,6岁时即能吟诗作赋,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他年青时两次漫游大江南北,骑马而行,饱览四季风光,加上时值盛唐,天下太平,使他对祖国山河充满了热爱之情。
  公元746年,杜甫来到京城长安寻找发展机会,不料一住十年,屡被奸相愚弄,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使他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冷静地看社会。这是唐政权已由盛转衰,各种社会危机日益尖锐,杜甫一改往日浪漫奔放的诗风开始行文揭露现实的黑暗,他的名作《兵车行》、《丽人行》等都作于这一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被卷进了逃难的人流,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为此他写下了"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的《春望》诗;唐肃宗曾给他一个"左拾遗"的谏官职位,但不久又受不了他的犯颜直谏,将他赶回老家"探亲",稍后又将他的官职一降再降,最后变成了华都州的参军,迫使他最终辞官而去。
  杜甫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写下了深沉悲壮的名诗"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在友人的胳膊下,在成都南闻盖了一所茅屋安身,茅屋偏被秋风所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770年冬,他流浪到湘江下游,在一只破旧的小篷船里,饥寒流和疾病终于夺走他的生命,一颗文坛巨星就这样殒落了。
  杜甫一生共写诗三千余首,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被人们称为"诗圣",他的诗以写实为主,所以又有"诗史"之誉,他的作品收入《杜工部集》。
 
巾帼名流

  贾南风
 
       贾南风公元256年生于名门世家,是晋明初名臣贾充之女,后入宫嫁给司马衷,司马衷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史称"贾后"。她善于审时度势,在晋朝宫廷及权利斗争中左右逢源。惠帝即位之初,杨太后的父亲杨骏把持朝政,她联络楚王司马玮等计杀杨骏,又请汝南王司马亮辅政,牵制楚王,尔后借司马读之手除掉司马亮,弄得群王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大权完全旁落她一人之手。贾后专权十年,终于导致"八王之乱",她自己也被赵王司马伦处以极刑。
 
  上官婉儿

        唐代女诗人,陕西陕县人。其父上官仪是贞观进士,官至弘馆学士,西台侍郎 ,是唐初著名诗人,他的诗被人称为"上官体",后因触怒武则天被杀,上官婉儿随其母配入内庭,因她诗文绮丽,颇有乃父之风,所以14岁时得到武则天常识,负责为她掌管诏命工作,后封为昭容。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并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后在玄宗政变时遇害,开元初年,玄宗曾命人将她的诗文结集,共有20卷。

  珍妃

       珍妃他拉氏,是满洲镶红旗人,姿色优美,聪慧过人,被选入清宫,是光绪帝的爱妃。她对慈祥太后垂帘听政,反持大权极为不满,多次规劝光绪皇帝亲政掌权,引起西太后的嫉恨;后来,她又鼓励光绪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运动,试图在变法中摆脱太后控制,理遭太后仇恨;变法失败后,她与光绪被囚禁,是最后陪伴光绪的最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的嫔妃。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前,慈祥太后终于捏造借口,将她推进井里溺死。今北京尚存"珍妃井"。
谏官直臣

  魏征

       魏征安玄成,河北馆陶人,是唐初著名政治家,也是名扬千古的谏官直臣。
  魏征580年生于贫寒流的乡下人家,幼时失父,生活更为清贫,不久出家做了道士。隋朝末年,时局动荡,寺观也非世外净土,魏征参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李密为李渊、李世民所败,瓦岗军归顺大唐;在与窦建德部作战中,瓦岗旧部失抻,补窦建德收编,魏征被封为起居舍人;不久,窦建德复被唐打败,魏征等归唐为好,替太子洗马;太子发现魏征奇才,对他破格重用,倚为心腹谋士,魏征投桃报李,为太子与李世民争夺天下继承皇位出谋划策;后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用政变形式夺取皇权,打败太子,继位为唐太宗。魏征本来应被处死,但太宗欣赏他的耿直与才华,升他为谏议大无,后记至宰相,郑国公。
  魏征敢于直谏,先后向太宗陈谏200多条,成为谏臣典荡。太宗问魏征,人君怎样才能明,怎样才是暗?魏征回答他"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劝太宗兼听广纳;唐政权稳定后,他又提醒太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他犯颜直谏,不留情面,只要皇上有错,决不姑息;一次,太宗被他说得恼羞成怒,退朝后恨恨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究竟,他说:"魏征常常当众侮辱我,让我下不了台!"长孙皇后连忙向他道贺:"主明臣直,魏征如此忠直,是因为陛下是明主。"
  魏征63岁时不幸病故,太宗闻讯后痛哭流涕地说:"用铜作镜,可以整衣帽;用史作镜,可以见兴亡;用人作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我就失去了一面镜子。"可见君臣感情相当深厚。
  魏征的治国言论见于《贞观政要》。他还写有《隋书》总序和《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过《群书治要》。他的治国思想和忠直的精神,传为后人楷模。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