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的来历,篆书的写法,篆书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7日 16:41:52 作者:网络
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一种特别像人的字体便是“篆书”,没有特别去关注它的人,很难辨认出这种字。而今随着文字的发展,还是有不少书法家甚为喜爱篆书。那么,你对篆书是否有同样的情缘呢?今天,就请跟随小编一同来了解下这种字体吧!
篆书的来历
我们熟知我国造字的圣人是黄帝时的史官叫做仓颉,他始作书契-文字,以代替结绳(当然这绝不是他一个人所造得出的)。自黄帝至三代,其文不变,这便是后世所称的古文。到周宣王时的史官-史籀又作《大篆十五篇》,与仓颉的古文颇有出入,这便是后世所称的大篆-这里所称的“作”,当然不是指创作,而是指史籀把当时流行的文字做了一番收集、整理和改良工作。那时他之所以做这种工作,大概是想整齐划一天下文字的缘故。可是那时不像现在,交通不便,不曾能够通行,而且平王东迁,诸侯力政,七国殊轨,文字乖舛。直到秦始皇打平六国,统一天下,令丞相李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中国的文字才告统一,这便是后世所称的小篆。可见我国的文字,自从黄帝以后,直到战国末年、秦始皇时代,这些年间所通行的文字,只有篆书。虽统称为篆书,其中大别,还分为古文、大篆、小篆三种。
篆书的写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书法,极讲究用笔。因此,笔锋的长短,直接影响书法效果。长锋的好含墨多,线质佳。写出的字立体感强,起落中易出现意外效果,在运行之中书者手部稳,腕下无“意”时,亦可借此掩其功力,随笔而成彩,线条有力度,有变化。长锋的缺点:由于含墨多,墨气长,易导致憋闷感,枯湿之变不易自然。无明显粗细变化,故手上的提按不能当下作用到笔尖上,难以利索的触纸、离纸,迅速的完成纸上的提按转换,因此,会导致点线的松软、浮、破、肿。短锋的优缺点与长锋相反,短锋易于控制节点,长锋易拖沓。长锋宜用中锋,因此适合写篆书、草书。短锋利于侧锋的发挥,因而更适合楷书、行书的创作宋元之前,并无长锋,字也相对较小,明清以来,中堂悬挂兴起,用笔亦需大、长,长锋笔应运而生,因此,临摹宋元以前的字多以短锋为之,临摹明清以后的多用长锋。长锋、短锋各有千秋,就如兵器一样:一分长一分强,一分短一分险。书家理应全面掌握各种用笔的性能。不可走极端,长、短并非对立的两种笔,相反二者倒是可以互补彼此的不足。只会用长锋笔或者短锋笔,都不利于书艺的提高和发展,只会用其中的一种犹如习武者只会使用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一样,若以其他兵器操练,定会力不从心。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创作需要选用不同的笔。用长锋写楷书是勉为其难,用短锋写狂草也实属不易。记得林散之先生说过一句话:上海某书家说其不喜用长锋、羊毫,实在是外行,不懂长锋、羊毫的好处。当下,不少人都对外宣称不擅用长锋毛笔,好像这是很光荣的事。
篆书的特点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天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园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造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
泰山记得石也称封泰山碑,秦王政28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泰山而立,丞相李斯所书。石高4尺,四面环刻文字,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诏,内容主要是“颂秦德”。字体小篆,原残石现存岱庙。其传世拓本较多,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唐李嗣真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贵宝。” 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为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登峄山(山东邹县)所立,传为丞相李斯所书,小篆。内容前为始皇诏,144字,自“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79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公元前209年。其石久佚。现所见均为后摹写,虽多失秦篆古厚的笔势,但其笔画清劲,圆转宛通,对研究篆书艺术的演变有重要价值。秦诏版为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所作,记秦始皇的颁布诏内容。其笔画劲遒,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
篆书小知识
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其笔法比其他书体相对简单。篆书结字富有装饰性。所以说“书法从篆书开始,学习者应当先学篆书。篆书体划严肃,布白严谨,学习篆书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篆书的种类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甲骨文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二、大篆,大篆是籀文、古文、金文、石鼓的统称,其用笔与甲骨文味道迥异,风格浑厚朴茂,结体绚熳多姿。
三、小篆,小篆是指秦始皇时命李斯等人实行“书同文”,以秦篆为基础,统一六国文字而出现的一种简化的规范文字。小篆笔法圆融平正,结体典雅和平,而且有规可循,是识篆与了解文字本义的唯一门径。小篆发展到清代,线条变粗,而且突破笔画粗细、顿挫、迟速、轻重、方圆的变化。小篆的另一个分支是汉篆,用笔上掺以方折的隶意,而入印的篆书更为方折,又称缪篆,即摹印篆。
我们以下列推荐碑帖为例,详细讲解小篆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篆书推荐碑帖:1、大篆:《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石鼓文》、《大盂鼎》。2、小篆:《泰山刻石》、《峄山碑》、李阳冰《三坟记》、邓石如篆书、吴熙载篆书、杨沂孙篆书、赵之谦篆书、吴昌硕篆书、陆维钊篆书。
- 上一篇: 草书的来历,草书的写法,草书的特点
- 下一篇: 草圣是指哪位书法家?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