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四卦 【未济】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 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
  • 《易经明道录》序
    饮水思源,本书之能出版,不得不再向台东叶隆雄先生致谢。古往今来,千里马多不胜数,而伯乐却仅一人。叶隆雄贤伉俪与我素昧生平,竟慨然将其座落于都兰山下的别墅借
  • 第一章 何谓易
    易即改变,只要宇宙中的能量不断变化,事物之改变即永不停止。古人长时期的居住于黄土高原上,以农维生,生活安定。因此得有余闲,观天察地,发现天时信而不爽,事物有因有果。先民怵于生存环境之规律,为求生活的福祉,穷究人生之至理,而得到了一些认知,是为事物变
  • 第二章 读易需知
    《易经》最大的神秘之处,即在于由一阴一阳的排列组合中,居然能包罗时空万象,阐释天人义理。如果说易理就是宇宙之真理,这实在并不是过誉。 正因为一阴一阳之组合,实系以简驭繁之原理,人们想了解其精要时,就会发现内容艰涩难解,虽穷年累月仍不得其门而入。 事实
  • 第三章 象征符号
    本书之立场,是先假定《易经》的卦、爻辞正确,并根据其游戏规则,以求了解其设计的原理。至于此原理是否有调整、增订的必要,端视今后的印证而定。在初步的分析下,我个人认为《易经》之卦、爻辞,是根据卜筮例证,取其已经应验之事为代表。 古人重视卜筮,举凡祭祀、
  • 第四章 易经术语解释
    一、爻 爻有阴及阳两种,三爻组合为卦。 ┌─┬─┬──┬────────┬────────┐ │爻│形│代称│ 爻德 │ 象征 │ ├─┼─┼──┼────────┼────────┤ │阳│ │ 九 │主动,刚健,进取│君子,男性,实体│ │阴│ │ 六 │主静
  • 第五章 本书范例
    一、本书所排之各重卦格式 卦序 重卦名 〔上卦,下卦〕〔上卦象,下卦象〕 卦名:原文内容(本卦纲领)。 │ 注:文字解说。 │ 象:象征概念与本卦之关系(原文见《来注易经图解》)。 │ 释:义理分析及解说。 │彖:原文内容,略去与卦名内容重复者(彖为以象断言之
  • 第六章 六十四卦解说
    (一) 卦一 干 〔干干〕〔天天〕 干:元亨利贞。 │ 象:干错坤。干综干。 │ 注:元--大,亨--通,利--益,贞--正,此乃干之四德也。 │ 释:元亨者,天道之本然,先天之数。利贞者,人事之当然,后天之理也。 │ 彖: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
  • 附录一 仓颉易数
    因谢振孟君于教授仓颉输入法之际,常兼讲述易理,故借此再版之机会,特于本书之末介绍仓颉易数,以为教材。 仓颉易数源自邵康节夫子之梅花易数,不论先天后天,皆可以仓颉字母取数,即化概念为数,以数得象,以象熟知易之简便法门。 此法之优点为易学易用,视各人的功
  • 附录二 梅花易象数表
    注:来瞿塘夫子之「象」亦有若干出自此表 ┌────┬──────────────┬────────────┐ 干 │数 1,4,9│属金 象天 姓氏带金玉旁 │占算:秋宜 夏否 利西北 │ ┌──┐└────┴──────────────┴────────────
  • 附录三 《易经明道录》卦象索引
    以卦及下卦查页次 ┌────┬───────────────────────┐ │ │ 上 卦 │ │ 页 ├──┬──┬──┬──┬──┬──┬──┬──┤ │ 次 │干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
  • 附录四 《周易》预测学初探
    引言 中国文人历来言必《四书五经》,实则多系《四书四经》而已。读书人每临《易经》(《周易》)多望而却步,既有潜心披读者,也是考其文辞者众而谙其机理者鲜。至于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用当通神者,尤为罕见,既有之,也甚乏理解者。于是,凡有成功记载与传说,也多将其
  • 《易经证释》例言
    易自伏羲画卦。亦文亦画。本合图画文字为一。虽太极等图。系后世传出。源流自远。讲易时。应并及各图。以资参证。 易为圣人明天道以立极。立人道以制教。本为明道而作。有关内修性命之功甚多。故讲易应注 易既本天地之道为教。内中多阐神鬼之德。阴阳之情。习易者。必
  • 《易经证释》序
    宗主序 易道玄微。至于无名无形。易道广博。包乎万物万事。盖有天地以后。无物不在易中。未有天地以前。一气即为易体。故先后天之名。首着于易。天地鬼神之情。尽备于易。性命道德之言。皆详于易。生死变化之数。均述于易。以言天地。则尽其神。以言人物。则概其道以言
  • 全易大旨及习易要例
    宣圣讲义 孔子 易之为书。传自上古。伏羲氏始画八卦。初具规模。后之圣人。绍述推衍。制卦既备。列爻亦明。唐虞三代。各有演习。分为连山归藏乾坤之易。文王重加纂序。宏以文章。变其占例。着为典则。周公绍之。详陈论议。博采遗言。撰为至教。是今传之易也。 上古无文
  • 乾卦
    宣圣讲义 孔子 易经一书。自分数类。曰卦、曰辞、曰传、曰图。合之曰易经。实则卦与爻辞为经。余则传也。图说也。卦与辞又非同类。卦象在前。文辞在后。文辞亦有所别。有属原辞。传于口者。有属后人推衍成文者。有从他易续纂其言者。有合古今占候明着其义者。故易有数
  • 坤卦
    宣圣讲义 孔子 坤卦卦象亦同乾、以六爻成象。而爻则异。乾为。明数之奇,坤为。明数之偶。数始于一。成于二。坤爻即二也。二者两一。者两一。明所出也。坤出于乾。而为乾之变。故生于。而为之变以变则成。一变为二。变为。此其本体之变。非人为也。盖者奇。两则成偶。
  • 图象
    宣圣讲义 孔子 易之为书。自来仅具图象。无文章也。至唐虞以后。始由象而增以字。 由言而演而为文。文字既传。图象反晦。此则后人舍本逐末之过也。 要知伏羲画卦之时。未有文字。语言可口传。不可记录。仅以图象载之版册。而将意义传于语言。果不得其师。则不明其义。
  • 屯卦
    宣圣讲义 孔子讲义 周易卦序。乾坤之后。继之以屯。以象天地生化之序也。后天生化。皆自天地始。万物之生。必在天地既定之后。故屯在乾坤次也。自先天序言。则乾坤之后应为震。以木道为物始也。而屯之象。始于震。其义亦洽。万物之生。必因于水。故屯为震合坎。坎为后
  • 河图啊
    河图歌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 地十成之 宣圣讲义 孔子 易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言河图洛书所由来也。 天地之间。运行者气。纪量者数。显示者象。而主其中御之以合度者道。 道兼神形。气数则神
  • 蒙卦
    宣圣讲义 孔子 蒙卦、为上艮下坎。山水相交。阴多阳少。以阳为贵。而阳反在上。其气下行。与屯相背。屯上蒙下。屯进蒙退。一往一复。一降一升。而成循环。是气之自然。理之自至。天地转轴。物之推移。物之定序。数之定例。此周易蒙以继屯。实有故也。天地交而万物生。
  • 洛书介绍
    洛书歌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五在中央 河图洛书。同一数也。而象异。以体用之分也。天地生化万物。自其先言之。则为不易者也。自其后言之。则日易者也。故有体用之殊焉。体者一成不易。示其极也。用者随事而易明其变也。 天地之大。万物自生。变化自出
  • 需卦
    宣圣讲义 孔子 需卦卦象。上坎下乾。为四阳二阴卦。阳多从阴。以阴贵也。阴先于阳。所谓二君一民之象。谓阳尊阴贱。今尊者卑。而贱者贲。是反乎道。而阴以少成贵也。阴少而在先。阳众而在后。即君多民少之象。君阳也。民阴也。上下之差也。而非关乎卦位。以卦之体言也
  • 讼卦
    宣圣讲义 孔子 讼卦为需之反象。需以水天相从而成用。讼以乾坎相背而成争。需以相得为象。喻人有所求。讼以不合为旨。喻人有所妬。此由气之顺逆。数之从违。两不同也。讼之为象。上乾下坎。坎者乾所生。水者天所化。天一生水。原为同类。而上下违行。乃反德为仇。天主
  • 太极图讲义
    易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言易卦所自始也。 易卦有八。而本于四象之分。四象者: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也。 阴阳太少。虽有四象。而本于两仪之化。两仪者阴阳也。阴阳虽有两仪。而本于太极之所生。太极者至极也。言天地万物莫不有始。
  • 师卦
    宣圣讲义 孔子 周易卦序。文王所定。其次以往复循环。其行取对偶交互。故名曰易。或二卦。或四卦。或八卦。推之至三十。至六十四。莫非依此例以相次序也。故屯蒙相继。需讼相环。各以其对或反为往来也。而讼之下。则续以师比。师比亦相交也。其爻之阴阳数同而位异。故
  • 太极、述圣讲述
    孚佑帝君疏注 此文讲太极要义,以举其大者言之耳;太极图象。秦后儒者失传,唯道家存之;至宋时传于周濂溪氏,而后儒者亦得有之;时以门户之见,沿习之深,讹毁者大有人在;徒以易传有易有太极一语,无能根本推翻之也;然周所传,虽名太极图实则太极已生两仪之象,非太
  • 比卦
    宣圣讲义 孔子 师之反为比。亦五阴一阳卦也。而阳在上。与师殊。则位之差。事之异耳。上坎下坤。水在地上。以象言之。相聚而朋处之意。以情言之。相洽而同流之意。故曰比。比并也。相亲昵也。相匹也。相辅颊也。水也。地也。水流而地泽。地博水广。能涵濡也。而坎险坤
  • 伏羲八卦讲义
    宣圣讲义 孔子 伏羲画卦。始于太极。已见前讲。所画八卦者纯本太极阴阳并行之象。 及河洛五行九宫之图者也。太极之阴阳两仪。非同等同类各据一方者也。 非守位不移者也。非分行不侔者也。其生也有序。化也有次。交也有多寡。行也有往复。一消一长。一降一升。非划然两
  • 小畜卦
    宣圣讲义 孔子 小畜卦象。上巽下乾。巽为阴初长。乾为纯阳。阴阳相应。刚柔相得之卦也。而五阳一阴。恰与前师比相对。阳多阴少。以阴为贵。而阴为阳主。阳为阴用。阴象物。阳象道。故小畜者。有畜于物也。一阴气稚。畜之末大。不似艮乾之大畜有二阴也。凡称大小者。因
  • 履卦
    宣圣讲义 孔子 履卦为文明之象。教化之成也。有天地而人类生焉。有人民而生息见焉。有生息而秩序着焉。有秩序。而生成安和之德昭焉。化育繁衍之道彰焉。是故履者。定其秩序。而安其生。发扬道德。而和其类者也。其名履。其实体也。其卦有指。其辞有加。而意有专。用有
  • 泰卦
    宣圣讲义 孔子 泰卦卦象。上坤下乾。地在天上。乃天地相交。乾坤相互之象。卦爻三阴三阳。上下相当。内外相得。升降相调。刚柔相济。在前数卦。自屯蒙以后。皆为阴阳错行。刚柔消长。不成一致。其数杂。其用动。其行无定。其德多方。故其象难明。而吉凶不一。至泰则不
  • 否卦
    宣圣讲义 孔子 泰为正月卦。正月三阳上升。象如泰。而否为七月卦。七月三阴下降。象如否实皆乾坤各半之卦。泰为坤上乾下。三阳在内。否为乾上坤下。三阳在外。阳贵阴贱。故泰为亨通。否为否塞。以气交否为别。阳主升。在下则上升。阴主降。在上则下降。一升一降。转相
  • 同人卦
    宣圣讲义 孔子 同人者、本于泰否之变。而明人事者也。天地泰否。而人居天地之中。顺泰逆否。以孚天地之数。则人事尚矣。故同人以人名卦。见人与天地为三才。皆世运之主宰。人又能济天地之穷。应泰否之变。而为万物之领袖也。在泰与否。天地反复。运数虽及于人。人末与
  • 大有卦
    宣圣讲义 孔子 大有与同人为往来卦。同人之反即大有。然大有与同人虽反。究异他卦以反而吉凶互异也。大有同人反而相成。非泰否可比。可视为前后卦。亦可名为因果卦。盖同人之终。为大有之始。循环相继。不相反。故在同人为亲。在大有为众。亲之于众。犹近与远。昨与今
  • 谦卦
    宣圣讲义 孔子 谦卦上坤下艮。以卦象言。五阴一阳。与师比复剥各卦似。其往来为豫。其反为剥。其对为履。其取义同于泰。盖坤在上而其下为阳。其初动也为复。其次则师。其次则谦。谦为内卦之变。即坤卦之三爻变乾也。凡阳皆出于乾。故谦有似于泰。泰为坤乾合。谦为坤艮
  • 豫卦
    宣圣讲义 孔子 豫上震下坤。与复卦同体而异位。皆以阳爻为主。阳上升之卦也。在复以震居坤下。一阳始动。为阳气初复之象。在豫震反居坤上。一阳在第四爻。是为阳气奋升之象。其异在道之远近。位之高下也。豫与谦为来往卦。谦以艮在坤下,一阳居第三爻。反上为下。故有
  • 随卦
    宣圣讲义 孔子 随之象。上兑下震。震动而兑应。为上下相从之义。全卦三阴三阳。阴阳数同。而上下不均。在下为震。以一阳初动。主阳气之长。在上为兑。以一阴居上。主阴气之消。兑消则为乾。震长亦为乾。虽三阴三阳。若二气平均。而实则阴消就阳。应以阳为主。阳以乾行
  • 蛊卦
    宣圣讲义 孔子 蛊与随为往来卦。随反即蛊。而卦之象则大异。随以兑震合。为上柔下刚。蛊以艮巽合。为上阳下阴。随以阳居下而上升。蛊以阴在内而外达。此其不同也。然两卦皆三阴三阳。与泰否相似。阳居中上。阴在中下。升降交错。二爻一互。则与随相类。故随蛊合为一卦
  • 临卦
    宣圣讲义 孔子 临卦由坤兑合。上地下泽。地与泽皆阴也。而泽在下。二阳居初二爻。为阳长阴消之象。阳虽少于阴。而得位乘时。有駸駸日上之势。阴虽多而在上。被阳所迫。不能自持。有渐渐变于阳之势。变则为泰。而阴阳平矣。临虽四阴二阳。而阴与阴聚。阳与阳连。故名临
  • 观卦
    宣圣讲义 孔子 观卦与临为往来卦。临二阳在下。观二阳在上。此所以异也。临以阴临于阳。故曰临。观以阳观于阴。故曰观。盖观以巽坤二卦合成。巽二阳一阴。坤为纯阴。四阴连续而居下。下者阴之位也。以阴遇阴。乃嫌于无阳。而二阳在上。上位易穷。穷则反下。阳反而就阴
  • 噬嗑卦
    宣圣讲义 孔子 噬嗑继临观之后。为观卦嬗变之象。观为二阳四阴。噬嗑与贲。为三阳三阴。临观之阴阳末交。噬嗑贲则互错。此固天地递嬗自然之序。亦易卦象数推演之大则也。由二阳变三阳。由分立变交错。即如世界万物万事。由简而繁。由分而合之例。原气数必至。生化必然
  • 贲卦
    宣圣讲义 孔子 贲卦为艮离合。上艮下离。亦三阴三阳卦。而与噬嗑为正反。则以三四两爻之异也。噬嗑阳在上。贲则在下。噬嗑为六三九四。贲则为九三六四。是噬嗑有类未济。而贲类既济也。以上下卦言。噬嗑上离下震。为上阴下阳。贲上艮下离。为上阳下阴。是噬嗑有似于泰
  • 剥卦
    宣圣讲义 孔子 剥卦上艮下坤。以少阳加阴。其阳且
  • 无妄卦
    宣圣讲义 无妄继复对之后。为周易之序。其意义最重大上。经以乾坤为首。各卦多随乾坤变易分合而来。而坎离纬之。最明者如泰否仍为乾坤交。而同人大有师比之属。则为乾坤坎离交。爻象可以见到者也。且所交多成往来卦。有由一分二之象。唯复与无妄则异是。以非往来也。复
  • 大畜卦
    大畜卦。艮上乾下。 宣圣讲义 大畜与无妄为往来卦。一为乾震。一为艮乾。虽同为四阳二阴爻卦。而上下不同。体用遂异。大畜以艮在上。一阳居上。二阴在中。阳升而外。与无妄之刚自外来者恰相反。盖大畜卦。为乾刚由内往于外。下升于上。则当曰刚自内出。由内而外。即由
共有1238条信息21/27首页上一页12...20212223...2627下一页尾页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