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的建筑 斜仁柱特色介绍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31日 16:35:04 作者:网络
鄂伦春族是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那么关于鄂伦春族的建筑,当地有哪些的特色,这些你都知道吗?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民族文化中,来了解一下看看吧!
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他们世代以游猎为生,迁徙频繁,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文化。鄂伦春族的居住方式分露宿和屋内居住两种。为适应逐野兽而居的生活,他们形成了传统民居“斜仁柱”、“仙人柱”,俗称“撮罗子”。“斜仁”,鄂伦春语,意为“树干”,“柱”是房舍,“斜仁柱”即“树干支起来的房屋”,“系由二三十根木棍支建而成,冬季上盖兽皮,夏季桦皮”。
“斜仁柱”就地取材,建造者多为男子,砍树干、搭架子、扒桦皮、割芦苇都是男人的事务,妇女只负责煮桦皮、缝狍皮围子和桦皮围子。在两三个人的相互配合下,一个“斜仁柱”大约一个小时就可以建成。第一步是搭房架,选择较细的、笔直的桦木杆或柳木杆作支架。木杆的数量和长度随“斜仁柱”大小而定,其中以八根作主杆,主杆稍粗,每根主杆顶部留有两根枝杈,以便于其他支架能够互相交叉搭在上面。先把八根主杆支立成圆锥形,然后在顶端套上柳条圈加以固定。第二步是覆盖围子,覆盖物夏天用桦树皮,冬天用狍子皮。顶部留十几厘米的缝隙,以便通风、采光和放烟。在东部鄂伦春族地区,冬天还有用蒿草覆盖的现象。
“斜仁柱”的门一般朝东南或西南方向。内部三面是睡铺,中间是火塘,大门人口的左右摆放水桶、铁锅,左右铺位的后面存放桦树桶、皮装、马鞍等。正面铺位称“玛路”,上悬挂神像。“玛路”是男客人和未成家的男主人居住的地方;两边的铺位为其他家庭成员所居住,左侧住晚辈,右侧住长辈;家中未婚女子在右边靠门地方再建铺位。“玛路”席是女人绝对不能居住的。
每个“斜仁柱”就是一个家庭。鄂伦春的每个家庭的人数一般都在七个以下,且同一“斜仁柱”内最多不会超过三代。鄂伦春有20个左右的氏族,每一个氏族就是一个聚落,随着人口的发展,氏族分成若干子氏族——“乌力楞”。“乌力楞”是子孙们的意思,一个乌力楞就是由一位父亲的后裔和其他亲属,包括配偶、女婿及养子等组成。这样的大家族的人数有十几人、几十人不等,分住在几个“斜仁柱”里。
小结:当地人居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屋内居住,还有一种就是露宿。斜仁柱是当地人居住的方式之一,这些主要是游牧的人居住。
相关推荐:
鄂伦春族民歌有哪些民族特色
鄂伦春族图腾代表着什么寓意
鄂伦春族的饮食 当地有哪些美食
鄂伦春族篝火节来历和习俗有哪些
- 上一篇: 鄂伦春族的习俗 有哪些的独特之处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