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文化的内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7日 10:33:10 作者:网络
每个民族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文化精髓,譬如语言,服饰,建筑等等,回族也不例外。谈及回族,朋友们可能都会知道回族人不吃猪肉的习惯。当然,这是其中一个习俗。其实,回族的文化中还一些鲜为人知的特色。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回族的文化内含,主要从语言,服饰,建筑方面。
一、民族语言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所共同认同并传承的、有一定本民族内在文化认同的思想符号形式。回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从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做母语的初期,到明末清初群体性使用汉语做通用语的千年历程中,勾勒出一个民族的成长史。但是要说明的是,回族在使用汉语的同时任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属性。这种回族形式的华语言是汉语有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所以这正是回族通用汉语的原因,而非成为母语。所以,对于一个民族的语言创制任重而道远。回族的语言中必然要凸显出回族的文化属性来。
(1)经堂语
经堂语是可以说是回族的一种语言!因为他包含了民族语言的两个基本元素,其一,说着自己民族的事情,其二,凸显民族精神。回族人的文化属性毋庸置疑是伊斯兰,而回族阿訇们承担起了领袖及导师的作用,在演讲中,夹杂大量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又用汉语借此来表述民族观点,通过每个星期五的演讲,这种古老的民族创制语言延续发展了下来!解放初期,曾有学者论证过这种语言作为一种独立语言的真实价值和意义,但是因为这种语言是有局限性的,人民大众使用起来并不方便也不现实,所以就被搁置下来!近几年,随着学者对经堂语的抢救性保护及完善,很有可能使这种古老的回族语言传承并发展成为实用的语言。这需要回回民族自己进行保护,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2)小儿锦
小儿锦是回族独立创造的通用语文字!由于在小儿锦中夹杂了大量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使得小儿锦又在某一方面来说属于回族的经堂语和生活用语都包涵的语言形式。说成是一种语言并不为过。小儿锦的基础字母是以“古兰经”字母为基础的,回族人分散在祖国各地又根据自己所处的语言区创制了4个独有字母!在中亚的回族(东干族)传承了这种语言文字并发展成为中亚回族母语,后在苏联时期用“斯拉夫”字母进行拼读,目前仍在使用。属于世界语言支系的一支。
二、服饰特色
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区中,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的传统穿衣打扮。最显着的特征便是: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另一种
回族服饰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
三、住宅类型
(1)第一种类型
第一种:根据山大沟深、丘陵纵横的自然条件和地形特征,修成窑洞居住。如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山区的回民,因本地林木少,经济基础薄弱,大多住这种窑洞。
修窑洞一般先在依山靠崖的地方铲出一个断面,然后掘窑洞,回民叫这种窑为“崖窑”。有的断面大,有的断面小,小则能掘三孔窑,大则能掘五六孔窑。掘窑洞要有一定的技术,一般都由“窑匠”提镐,小工挖土,最后由窑匠再修饰一遍,凿成“人字”形的画纹,最后用泥抹墙。窑洞的样式为底方顶圆,大小视其土质而定,土质坚硬则窑洞可挖得大些,土质松软沙化则要挖得小些。土质好的窑洞一般深为十二米左右,宽三至四米,高三米有余。洞口多用土坯、石头砌成,并镶一门两窗或三窗。回族窑洞一般中间一孔为主窑或叫客窑、大窑,边上的一孔为火窑,供做饭和居住用。火窑一般都是进门后在左侧或右侧有炕并连着锅台,中间有土坯砌的梯形高低墙。炕和锅台同用一个大烟囱,炕角还有一个控制炕的温度的洞,可以插一块板子。梯形高低墙上一般可放一盏灯,给锅台和炕照明。火窑顶垴还有个小窑,叫套窑,安放石磨或贮存土豆、萝卜、粮食等。窑外上侧喜欢挖一个高二米左右、深四米左右、宽二米左右的窑洞,回民俗称“高窑子”或“高楼子”。高窑一般均为回族老人念经礼拜的地方。有的在断面两侧挖两孔小窑,作仓库和牲畜圈。畜圈一般都有栏,厕所一般都在院外。为了安全,整个院子习惯用土墙围住。
回族这种窑洞,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节省材料,经济方便,施工简单,冬暖夏凉。
(2)第二种类型
第二种:根据地势较平坦的川、坝、塬、台、平川的地形特征和缺钱少木材的自然经济条件,利用地面空间,用土坯和黄草泥垒窑洞,回民叫箍窑。箍窑技术性较强:首先要打好高一米四左右、宽七十厘米、长五米左右的窑墩子,类似拱形桥的桥墩,俗称窑腿子。一般并排修两孔箍窑需要三个墩子,修三孔箍窑要四个墩子,以此类推。其次,要打好胡基,打胡基要选好土的湿度和土质,土质为黑黏土和黄土最好。开始打时,要削一块平整结实的旧石磨或石板、水泥板,准备好筛过的草木灰,待模子放在石板上后,要在石板的底部和模子的四周撒一把草木灰,然后再往模子里填土,用脚踩实整成鱼背形,最后用杵子夯实。回民当中有一则打胡基的顺口溜:“三锨九杵子,二十四个脚底子。”说明打胡基的艰辛。有了窑墩和胡基就可以箍窑。箍窑有专门掌楦子的师傅。先把拱形窑楦子架在窑墩子上,然后一层土坯一层草芥稀泥。箍完后整个窑的形状呈尖圆拱形,好似牛脊梁形。最后外抹一层黄土和麦草粗泥,凉干后再抹层黄土和麦衣的细泥,使其光滑照人。
箍窑比较坚固,一般可住几十年乃至百年,但住箍窑比住窑洞麻烦,每三五年需要在窑的外面抹层泥,否则,遇到连阴雨有下塌的危险。箍窑一般并排修三五孔,其外形独特、美观,采光较好,冬暖夏凉。
(3)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根据地形特点和经济条件,建造上栋下宇的房屋。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越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就越高。有句俗语说:“回族有钱盖房,汉族有钱存粮。”说明回族人民经济富裕后首先改善居住条件。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讲解,朋友应该对于回族有些了解了,具体内含,小编觉得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
- 上一篇: 回族姓氏盘点:回族共有多少个姓氏
- 下一篇: 回族不吃猪肉的原因分析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