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的主要节日由来及习俗大全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9日 16:45:42    作者:网络

  时间是以一种不可停止的方式前进的,从来都不会为了谁,或者因为什么原因停留或者慢下来,在时间的流逝下,各种民族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所在。你对基诺族了解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基诺族

  基诺族主要节日
  打铁节
  基诺语称“特毛切”,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历时三天。节日第一天上午要举行剽牛仪式,午后寨子里的长者敲响牛皮大鼓,人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舞蹈,这就是基诺人欢庆丰收的“太阳鼓”舞。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两面,分公鼓和母鼓。他们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征。祭祀太阳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新米节
  亦称“新米”。每年农历七八月间,谷物即将成熟的时候,基诺族人就从田地里采集一些新谷子、蔬菜和瓜豆,再杀几只鸡,请亲戚朋友到家里共同品尝新米、陈酒、鲜肉、绿菜,同时举行一些仪式。人们边吃边唱,欢乐的歌声常常通宵达旦。

  特懋克节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在2月6日至8日举行,人们除了杀猪宰羊,开怀畅饮外,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打起太阳鼓,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火把节
  基诺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六月间择日举行。节前,由卓巴(寨父)、卓生(寨母)分派一些人上山砍松柏,把砍来的树枝在寨内广场上支起一高大火把。这天全寨人停止征税,男女老幼皆着节日盛装,家庭主妇忙于准备节日会餐,亲戚朋友互相拜访。晚上,在塞外烧起火把,人们汇集到火把周围,待卓巴向火把祈祷后,人们便纵情歌舞,老人们开怀饮酒。青年男女则合着锣、象脚鼓和三弦,尽情鼓舞,直至通宵达旦。

  成年礼
  基诺族传统的交游节日。基诺族认为男女青年在十五、六岁前,思想上、生理上都不成熟,不能承担和享受公社成员的义务和权利,晚上不得随便出门,禁止谈恋爱,下地劳动只能算半劳力。只有到了十五、六岁,举行了成年礼以后,他们才取得村庄正式成员的资格,才可以谈恋爱。成年礼一般是在本寨上新房仪式中举行。有些村寨对要举行成年礼的男青年进行奇袭式的捕捉。上新房的那天,男青年的组织安排一些男青年先埋伏在收工的途中或房前屋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然后把他挟持到上新房家的竹楼上,与大家一起吃喝,贺新房的人要给他敬酒,上新房的主人要送给他用芭蕉叶包成四方形的三块牛肉。他收下这份肉,表示乐意参加“绕考”(基诺语)。突袭的目的是使他在被抓的刹那间产生恐惧,增加接受“成年礼”的神秘感,使受礼仪式在一生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参加“绕考”组织的第二天,父母要送他全套的农具,铜制的装槟榔的盒子,装石灰的盒子还有背上绣有月亮花纹的新衣裤,绣着几何图案的筒帕、包头巾、包脚布等物。在上新房的仪式上,长老们带领大家歌唱史诗,歌唱传统的社会生活的习惯法规、生产过程和古老的生活,还对接受成年礼者进行民族的传统教育。

  女青年举行“成年礼”一般不经过突然捕捉的仪式,只要由女青年组织(基诺语称“米考”)的认可就行,但父母同样要赠与农具和衣服。这时女孩子的服装颜色更加鲜艳,有的围裙是两层,发式也改成一条独辫。

  参加“成年礼”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他们便成为村庄的一名正式成员,要承担起社会的各种义务。他们要参加青年男女相互结交的社会组织,即“统考”和“米考”。男青年要巡逻放哨,维护村舍法规和寨子治安,调解纠纷,对违法的人进行教育和惩罚,同时他们可以享受村舍成员的一切权利,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

  基诺族习俗
  饮食
  基诺族喜吃野菜、喜吃酸、辣味,制作多以煮、包烧、舂为主,而且喜欢用竹筒和芭蕉叶当锅烧饭菜。

  语言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基诺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

  食俗
  基诺族聚居于中国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种茶历史悠久,有着名的普洱茶。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于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饭用手捏成团吃,午餐多把米饭用芭蕉叶包好带到地里随时加盐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饭外,还备有一些菜肴,家庭饲养的畜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杀。

  平时肉类来源多依靠狩猎。每年5--9月是基诺山的雨季,此间的菜蔬几乎全靠上山采集,经常食用的有山药、水芹菜、竹笋、鱼腥草及各种菌类。其中以竹笋最为常见。丰富的野味和山菜加上本地特有的野花椒、麻根、香茅草、酸木粉,使基诺族能在不同的季节里烹制出许多具有热带山野风味的民族菜肴。

  基诺族常食用的菜有菜园子里种的蔬菜、竹笋、野菜、家禽、野味。基诺族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汉炒、傣蘸、基诺舂",就是说汉族的菜喜欢炒吃,傣族的菜喜欢蘸着调料吃,基诺族的菜则以臼舂为主。每家最少有两个木臼,一个舂盐巴、辣子,一个舂菜。常用的佐料有香茅草、荆芥、姜叶、野八角、大薄荷、姜、香椿等。

  肉类的吃法较多,可以酉奄成干巴,也可吃新鲜的。牛肉、狗肉煮时放几片黄果叶去腥生肉切成小块放上辣子、盐巴、八角等佐料,用竹子夹着放在火上烘烤熟,或者剁成肉末,放上佐料,用芭蕉叶包起来放在火塘里烧熟,这种做法冷吃最可口。

  基诺人做饭就餐均在竹楼二层的火塘周围进行,有一定的礼节和讲究。基诺族吃饭时首先要在火塘东侧献一点饭菜祭祀祖先和灶神,吃饭时全家人按顺序在火塘旁围蔑桌而坐,家长正对火塘,客人靠火塘而坐。给客人盛饭要少盛勤添。一般不兴给客人夹菜,因为他们认为若给客人夹菜,就好象意味着吃完夹的这些菜就不要再吃了,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他们认为人有人魂,鬼有鬼魂,谷子也有谷魂,所以吃饭时甑子里的饭不能盛尽,哪怕肚子没有吃饱也要留一些,否则,甑子空着,谷魂飞走了就不再回来,人也就没饭吃了。

  基诺族普遍喜好饮酒,民间有不可一日无酒的说法。所饮用的酒大都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酿制,在酿制过程中,通常要加一些锁梅叶等植物,酒呈浅绿色,并带有一种植物的自然香味,据说有健脾强身的功效。

  基诺山是一个着名的产茶区,驰名中外的普饵茶是当地的特产,民间多喜喝老叶茶,喝茶时一般都将老叶揉炒后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汤浓方饮。

  在毛俄、茄玛等寨的部分基诺族妇女中,有食一种当地特有的胶泥的习惯,有的老年妇女已食土成癖,一日不食就有不适,研究表明:这种胶泥中含有少量人体必需的铜、铁、钙、锌等元素。

  饮食习惯
  逢年过节和喜庆盛会时还要吃"剁生",即用生肉末拌上盐巴、辣子、姜末、薄荷、韭菜等佐料,用手捏匀,直到把肉捏成白色像熟的一样才进食。

  基诺族饮食
  基诺人习惯于将猎获的松鼠肉挂在竹楼里火塘边上,用烟火熏烤成肉干,使之常年不坏,食用时切片烹汤,其味鲜而不腻。

  基诺族最喜欢吃的菜有酸酉奄鱼。做法是将鲜鱼去鳞洗净,拌上辣子、盐巴与热的米饭,装进竹筒里,用芭蕉叶蒙在筒口,扎紧,待酉奄熟后即食,这种菜有特殊的酸味,味美可口,是佐饭佳肴。

  蚂蚁蛋也是基诺族喜欢的营养佳肴。农历三、四、五月间把蚂蚁包砍开,用篾箩接着,一个较大的蚂蚁包获蛋七、八市斤,蚂蚁蛋一般有筷子头那样大小,似蜂儿的样子,营养丰富,可以煮吃、炒吃、蒸吃、放在火塘里烧吃,或放上盐巴、辣子舂细加水做成汤喝。

  建筑
  基诺族住房一般为干栏式竹楼,茅草覆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房屋因经济条件规模各有不同:单身汉、寡妇或较贫穷者多为一层的平房或小柱子的楼房,房屋较窄小;富裕人家多建大柱子的楼房,房屋间架较高,宽敞舒适。人住竹楼上,楼下养牲畜及堆放杂物。房屋一般建在较平坦、背风、距水源近,便于饲养猪鸡牲畜,便于打扫卫生的地方。建房地址初步选好后,太阳落山时,插上“达溜”(一种用篾编成的神器)。晚上建房的家长做到好梦,认为可以在此建房;若做恶梦,认为不可在此地建房。若梦中的情景不清晰,第二天还要插上“达溜”。这样的仪式可以举行3次,上山砍木料前一天,要杀一头小猪、一只鸡,请毛丕(巫师)祈祷。然后上山砍一棵顶上带着叶子的树,拿回来作椽子,还要扎一捆篾、一把茅草供在老屋后。请寨父寨母和巫师吃饭。第二天请村社的老人上山选树,先杀狗祭树神、森林神之后,砍两棵祭神时杀黄牛和剽水牛时拴牛的柱子。房梁、房柱砍够了,晒在山上,然后请亲朋好友们帮忙割草,扎草排。山上的房梁、柱子凿眼后,众人帮着抬回寨子,挖好地基,盖房就正式开始了。立柱子时要杀狗,柱坑里要放竹鼠的头骨、狗的脚趾,还要把狗血涂在柱子上,以求驱除恶鬼。立柱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进行,以免人影被埋在柱洞内。柱洞内要埋些槟榔,3块芋头和3块生姜,3个达溜和3块铜。立柱那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杀猪、鸡、狗祭神,把血涂在东南柱上,还贴上狗毛、鸡毛。请巫师念经,请求地神保佑房主人清吉平安。新房建成后,举行上新房仪式。

  婚姻家庭
  基诺族青年恋爱自由,但青年男女必须在举行“成年礼”之后,才取得谈恋爱的资格。男青年16岁,女青年14岁。举行成年礼后,还要接受父母祝福,同时还要接受父母赠送的全套农具和成年人的衣饰——绣有月亮花徽的上衣,绣有月亮花徽和几何花纹的筒帕。基诺族的恋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诺语称“巴漂”,即秘密的谈情约会阶段,这一阶段,互相赠送礼物,如女子送槟榔、鲜花,男子回送草烟、精心刻制的刀把之类。第二阶段,基诺语称“巴宝”,即爱情由秘密转入公开的阶段。这一阶段,互赠的礼物更多,而男子此时对女子最为尊贵的礼物是男子的母亲向女子赠送的礼肉,大凡男方家中杀鸡、杀猪、杀牛或猎到野兽时,男方的母亲都要选一块好肉用新鲜的芭蕉叶包成四方形,让儿子交给自己的恋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夜晚参加“尼高左”(男女社交的公房)进行社交活动,其间男子编竹篾活,姑娘刺绣纺织,或相互对歌。女子可把沾有梨木烟脂的铁片递给男方,男方则用手指细心漆齿。第三阶段,基诺语称“巴里”,即请求同居。男方认为双方的热恋已达到了同居的程度时,便可秘密地直接告诉女方,在征得女方的同意后,就可以进行同居,即使同居后,男子再到女家,如女方的房门户没有半开也不得任意闯入。同居时,男子天不亮即应离开女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同居后,双方觉得应该组成家庭时,男子即在早上给女方家背水、扫地,即是向女方的父母表示也向世人申明,他要和这家姑娘结为夫妻。不久,男方的父母和证人便登门求亲。迎亲这天,新娘必须在迎亲的队伍到来之前,躲藏起来。届时由亲娘的舅舅和兄长找到,交给迎亲的队伍。在到新郎家的途中,还要举行泼污水仪式,即青年男子将污水泼在新娘身上,这是原来和新娘相好,而且同居过的男青年,其中也包括血缘氏族内的伙伴(基诺族不少村寨允许血缘氏族内的恋爱和同居,但禁止正式结婚)。因为她要到丈夫家生活,与伙伴们分离了,泼污水是对她的报复。

  新娘来到新郎家,新郎的母亲送新娘一个鸡蛋,在她手上拴一根红线,绕3圈,新郎的父亲要给她一只鸡脚,并在她手上拴红线。意为不但把姑娘的心拴住,连魂也给拴住了。村寨的长老“卓生”、“卓巴”也前来祝贺。人们喝酒、唱歌、跳基诺舞、擂太阳鼓、尽情地欢娱,以庆贺这对新人完婚。[1]结婚当晚,新娘不能外出,第二天清晨,新娘背水回家烧好洗脸水,请公婆洗脸,并正式称呼他们为阿爹阿妈。男子婚后仍可以“窜”姑娘,而妇女婚后一般不参加社交活动。离异现象很少。

  生育习俗
  和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基诺族在生育上也有许多忌讳和规矩。首先,妇女方面的禁忌:妇女怀孕后,砍柴时不能把斧子挟在柴中间,没有出头的芭蕉花不能吃,不能采白参、

  基诺族
  黄色菌和独朵的鸡棕,背柴时不能把竹子柴和树木柴背在一起,否则会难产。成双的果子不能吃,否则会生双胞胎;兽头上的肉和叫谷魂的猪头不能吃,吃了会对生育和孩子的生长不利。不能看月蚀,否则孩子会眼斜。其次,丈夫方面的禁忌,丈夫打猎时不能砍黄棕树,否则孩子的头发长不好;不能打猴子,否则孩子长得不漂亮;不能割岩蜂,割了自己会被叮。寨子里的老人死了不能参加抬,不能打蛇,不能爬树摘果子,不能参加绷大鼓,认为违反其中任何一条,妻子都会难产,打猎时,鸟类要打最好、最漂亮的,妻子吃了,孩子才会长得漂亮。再次是夫妻双方的共同忌讳,丈夫打猎回来的路上不能与妻子正面相遇,否则会生病;夫妻不能吵架,不然孩子长得丑。

  丈夫在妻子怀孕2个月后,开始准备坐月子吃的东西,如打野鸡、白鹇、竹鼠、田鸡等,烤干后留着产后吃。

  产妇在自己的房间生产,若生男孩,准备生姜9片,女孩7片,用白线穿起来挂在孩子脖子上,认为可以把鬼魂吓跑。孩子出生后,要立即取名,不然孩子就可能被鬼神抢走。实行父子、父女连名制。特殊情况如孩子生下时脐带绕脖,就取名“沙”;若孩子生病请巫师(白腊魂)看,就随巫师的称谓取名,如“白腊腰”、“白腊妞”等。

  产妇分娩后在火塘边临时搭的床上睡。产妇的餐具单独放,不和大家的混在一起。生孩子的人家大门边插两支带叶的桐树尖,以示外寨的人不能入内。楼梯头的门上放些竹叶和桐子叶,阻止鬼神进屋。

  生产的当晚,要杀鸡祭祖宗,保佑大人孩子清吉平安。妻子生头胎,丈夫睡在火塘边照顾妻子。产后13天,丈夫杀一只小鸡自己吃,生男孩杀公鸡,生女孩杀母鸡,这只鸡是献给猎神的。产妇在火塘边住满13天后,就搬回原来的房间。父母对孩子唱歌只能白天唱,太阳落山后不能唱。孩子的尿片只能白天晒,不能在屋外过夜。

  葬俗
  基诺族实行独木棺土葬。若寨子中有人去世,全村的男子就上山砍棵大树,取其中一段,剖成两半,挖空中间,入殓后两半盖起来。棺材上绕3道白线(有的是用死者生前曾相好过又不能结婚的女友编给的花边)。人去世后,亲人为其穿好衣服,一只手放一个鸡蛋,眼睛上放两块银子,

  随葬品有生前穿的衣服,筒帕、生产工具。如是老人,还要放把扇子,一条毛巾,意为让他路上煽凉擦汗。然后用白布盖上,顺火塘的方向停放在客房。在尸体的上方房梁上挂两块白色砍刀布,一直垂到尸体上,这是死者结婚时,新娘用一天一夜织成送给新郎的,死者的儿子每人挂一个新筒帕在白布旁,每过几小时,查看筒帕,里边有谷壳一类的东西,预示有好收成;若有一两根兽毛,象征会打到大野兽,若有篾屑,预示做篾活顺手,如什么也没有,便是不利的象征。

  入殓时,要跳“花脸”和“竹竿舞”,由5个男子跳,花脸代表鬼要吃尸体,竹竿舞表示用竹竿驱鬼。出殡时要洒米、打枪,以驱跑鬼神。出殡队伍前面是抬着各种颜色和白布人形长幡的人。据说人死后到苏季左米(鬼居住的地方),路上有9个岔口,3道关,彩色幡是送给各道关的礼物,人形幡是送给“杰卓”官(杰卓是基诺族迁到基诺山后最先定居的地方)。出殡时准备好6个装肉菜的竹筒和一个装苦子汤的竹筒,苦子汤放在寨边,献给寨子神鬼,其余6个带到坟地,献给各道关的官。送殡当天,要请亲朋用餐,亲朋送一碗菜饭,一斤酒,有的老人还送鸡蛋,并用白线在死者家属手腕上绕3圈,男左女右,意为拴住他们的魂,不要跟着死者走。

  墓地为公社共有。墓坑只挖一米多深,坑挖好后要用树叶在坑里扫几下,不然,挖坑者会得病。入殡时,当即敲死一条狗,放在棺材上一齐埋,据说狗可以在阴间给鬼魂带路,坟上用草排和篾笆盖间房子,叫坟墓棚。墓棚周围插上涂过狗血的尖竹桩。据说这是让一种会吃尸体的野人误认为尸体已被吃掉了。送殡的亲朋返回死者家中,要拖把草覆盖脚印,防止阴魂跟到家。到房前,人群分两边,绕房一周,进了屋要用水冲洗手脚。亲人每天早晚要到墓前献饭两次,13天为一轮。少则献几个月,多则要献1~2年。

  墓地习俗
  基诺族的葬俗。基诺族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按宗姓划分墓区。公共基地很小,不得任意扩大。据说,扩大鬼的地域对活人不利,因此,有新死的人埋葬不下时,就得将从前埋下的棺木尸骨挖出丢掉,在原穴中埋入新的棺木尸体。外来人死后不能入葬原有宗姓墓区,只能埋在村寨公共墓地边缘。未成年者和凶死者不得入公共墓地,夫妻也不合葬。旧时,各族之家族,都有自己的“公共墓地”,有的并无特殊习俗的规束。

  小结: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民族文化影响着族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在族人的服饰、族人的食物、体现在族人的建筑风格等,总之,民族文化影响着这个民族的一切。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