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简介 基诺族民族文化欣赏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3日 09:29:04 作者:网络
中国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聚居在中国的各个城市。基诺族也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少数民族给我们的印象一直都是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一起看看基诺族的简介吧。
历史: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5个民族。
人口:基诺族约有人口1.8万人。
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民族乡。
经济:由于多种原因,基诺族的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直到50年代初期,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村公社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是其传统的耕作方式。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种茶历史悠久,有着名的普洱茶。
基诺族风俗
信仰: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相信万物有灵。
礼仪:基诺族待客真诚,在民间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习俗,即捕获到猎物之后,凡是见到捕获者的人,生时都可分一份,熟时都可去吃,直到吃完为止。饮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习俗:在民间一直保留以酒代罚之习,凡违反了村规寨法或做错了事的人,一般要罚其10碗酒,重者要罚当事人两头猪、百余斤大米和几十斤酒,请全村老少共餐一顿。过去基诺族有过成年礼之俗。孩子过成年礼时,要膘牛,牛肉用芭蕉叶包好,分送给寨子里的各家各户,以示庆贺。
禁忌:基诺族有许多不成文的禁忌,如:煮麂子头时须在妇女睡觉后进行,产妇不能吃用铜、铁锅鱼的饭;祭过寨神的食物,必须在村、社长门前煮食;祭山神的食物一定要在野外煮食,不准拿进寨;在民间有食鸡肉可以治病之说。婴儿满月,其父要闭门烤一只小鸡独食,当天父亲不准讲话,认为这样可为小儿消灾免祸。
婚俗:男女青年结婚时,男女双方都要杀猪请客,新娘进家后,公公要赏一只鸡腿。
食俗: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家庭饲养的畜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平时肉类来源多依靠狩猎。每年5--9月是基诺山的雨季,此间的菜蔬几乎全靠上山采集,经常食用的有山药、水芹菜、竹笋、鱼腥草及各种菌类。其中以竹笋最为常见。基诺族普遍喜好饮酒,民间有不可一日无酒的说法。所饮用的酒大都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酿制。基诺山是一个着名的产茶区,驰名中外的普饵茶是当地的特产,民间多喜喝老叶茶,喝茶时一般都将老叶揉炒后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汤浓方饮。在毛俄、茄玛等寨的部分基诺族妇女中,有食一种当地特有的胶泥的习惯,有的老年妇女已食土成癖,一日不食就有不适,研究表明:这种胶泥中含有少量人体必需的铜、铁、钙、锌等元素。典型食品主要有:芭蕉肉、全肉条等。还有竹筒烧麂排,油煎扫把虫。
基诺族文化
语言: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
文学:基诺族的文化艺术多姿多彩、民间流传着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在神话传说中,流传较广的是《玛黑和玛妞》、《女始祖尧白》等。前者叙说的是基诺族的创世纪,洪水故事和兄妹成婚。后者叙说的是尧白造天地后,撒茶籽在基诺山,使基诺族以种茶谋生。民间故事有反映纯洁爱情的《两个小伙子》,有反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宝刀和竹笛》、《猴子和人》、《大姐和四妹》。基诺族诗歌分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种,反映的内容广泛,格调含蓄而真切,生活气息浓郁。
名人:白忠明,云南景洪人。基诺文化研究专家。现任《云南民族古籍丛书》的副主编。他同时还是云南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和云南省民族学会的理事。
居住:基诺族民居为干栏式木结构房屋,木构架、木板墙、茅草屋顶,一般为上下两层,楼下一层无墙壁,用于堆放农具和柴火杂物,楼上一层是居住的正房。基诺族还保留着同姓合居的习俗,在一个父系大家庭的“大房子”内,有一个氏族总火塘,每个小家庭又有一个小火塘,有的“大房子”内居住着几十甚至上百个小家庭,反映了父系大家庭的残余,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注目。
舞蹈:大鼓舞,这种鼓长约1.5公尺,直径约80公分,两面蒙以黄牛皮。基诺族人民对此大鼓极为敬重,在过去有专门放置大鼓的房子,不允许任意敲打或搬动。平日或是舞蹈时均将此鼓置于约一人高的木制鼓架之上。“大鼓舞”动作虽不复杂,但是每个动作都有名字,如:“乌攸壳”意为表示尊敬。其动作为左脚向左后方撤出,双手于右侧击鼓,然后再换方向做。“二扯哥”意为欢乐的舞。动作为双手轮流击鼓,青年人跳时,手高抬时不过头,老人跳时手臂高抬过头低垂不过胯。“特莫阿米”意为节日的歌,是伴舞者站在旁边歌唱时前后甩动双手的动作。
“竹谷能”,又称“姑娘舞”。每当明朗的月光洒向基诺山寨,姑娘们便会相约着来到村寨空地一起歌舞。歌中唱道:“今晚是月亮出来的好时候,姑娘们快出来跳啊!……”他们将双手互搭在肩上,围成圆圈,上身向前稍倾,双脚后跟左右拧动的同时臀部也随之左右摆动两下,然后沿逆时针方向走两步。动作淳朴健美,很有特色。
民歌:基诺族民间音乐也相当丰富。民歌有叙事歌、山歌、贺新房歌、哄娃娃歌、儿歌等。
民乐:主要乐器有口弦、“毕吐鲁”——二洞箫和二胡、“七柯”(用7个竹筒组成,有7个音阶)、“塞吐”(大鼓)、硭和钹等。
基诺族服装
服装:基诺族男女皆喜欢戴大耳环,耳环眼较大。他们认为耳环眼的大小,是一个人勤劳与否的象征,所以从小就穿耳环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如果一个人的耳环眼小,则会被人认为是胆小、懒惰。基诺族男子穿宽裤,无领对襟白色外衣。
女子挽发高髻,头戴三角形尖帽,身背大麻布袋,在白背心上刺有各色图案,外着无领长袖外衣,下穿黑色红边的合缝裙子。基诺族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纹土布,富有民族特色。
基诺族娱乐
节庆: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做一种名为“克勒刹”的凉菜,与3只鸟和飞鼠干巴等组成礼物,送给邻近村寨的寨王家,并顺颂赞美之词。
打铁节:基诺语称“特毛切”,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历时三天。节日第一天上午要举行剽牛仪式,午后寨子里的长者敲响牛皮大鼓,人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舞蹈,这就是基诺人欢庆丰收的“太阳鼓”舞。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两面,分公鼓和母鼓。他们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征。祭祀太阳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新米节:亦称“新米”。每年农历七八月间,谷物即将成熟的时候,基诺族人就从田地里采集一些新谷子、蔬菜和瓜豆,再杀几只鸡,请亲戚朋友到家里共同品尝新米、陈酒、鲜肉、绿菜,同时举行一些仪式。人们边吃边唱,欢乐的歌声常常通宵达旦。
祭祀:祭祀活动有烧地祭、尝新节和吃谷魂,每次祭祀一般都要杀猪、宰狗。狩猎祭要按猎获物的大小、凶猛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祭视的规模也根据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所有猎物必须在祭祀后才能食用。
小结:不管是基诺族也好,还是其他的少数民族,在民族文化中都是很重要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民族都是有特色的。
- 上一篇: 基诺族图片欣赏 领略基诺族的风土人情
- 下一篇: 基诺族建筑有什么样的特色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