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林奇葩!水族舞蹈揭秘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0日 09:08:51 作者:网络
水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人口稀少的民族,水族人们主要居住在贵州南部以及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提到水族我们不得不说一下他们的舞蹈,水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旗帜,具体是如何的呢?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带你们领略不一样的文化。
简介
水族人民能歌善舞,流传至今的民间舞蹈比较有影响的有铜鼓舞、芦笙舞、斗角舞等几种。铜鼓舞历史最久,芦笙舞是向苗族学的,斗角舞影响最大。
水族舞蹈的主要类别
铜鼓舞
铜鼓舞源于古代祭典活动,它从祭坛演变为民间的日常舞蹈,据传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在,水族在过“端”节、过“卯”节,庆丰收,以及婚娶、丧葬期间,都要跳铜鼓舞。这种舞蹈把撒秧、栽秧、薅秧、打谷等大田耕作活动的种种动作融入其中,表演者随着鼓声的节奏,踏着雄壮的步伐,旋转起舞,鼓点从慢到快,从低沉到高昂,直到急密如雨,嗄然而止,舞步也跟着由缓而急,由快而密,到马上收步,使观众既兴奋又愉悦。
斗角舞
又叫“斗牛舞”,相传远在明朝初年,水族祖先看到苗族有斗牛“吃牯脏”祭祖的场面,既热闹又隆重。水族因为穷,没有水牛,于是用竹篾编成斗笠,用木头削成水牛角的样子,安在斗笠顶端两侧,做成牛头,两人各拿一个,模仿牛相斗的架式,跳起了“斗角舞”。
斗角舞一般由五把芦笙,五支莽筒伴奏。吹芦笙者边奏边舞。由最小的一把芦笙领舞。舞蹈的唯一道具是竹篾制作的“牛头”,前部拴上鸡毛裙,后部披彩色绸布。两个拿“牛头”道具的舞者半蹲着身子,随着芦笙的曲调声旋转起舞,另有五个男扮女的“姑娘”,头上戴着用三根白鸡毛、一根野鸡毛和竹篾编成的帽子,腰里拴着有白鸡毛的花裙子伴舞。舞蹈动作幅度大,显示了水族人民粗犷奔放的性格。1983年在中美洲演出中受到外国观众的好评。
芦笙舞
本是苗族舞蹈,水族很早就从苗族学来,所以直到现在,水族仍称芦笙为“苗族的乐管”,称芦笙舞为“苗族的舞蹈”。芦笙舞流传地区很广泛。表演时,一般是三男六女(1949年以前,水族芦笙舞没有妇女参加,需要时,男扮女装。而苗族芦笙舞则是男女一起合跳)。舞蹈开始,表演者两手掌心相向,平置于胸前,向左右交叉跳动,或蹲地左右摆头。头戴银角、银花,并插上五彩的雉尾,身着彩色的古装舞女,男的前引,边吹边跳,女的随着芦笙的节律翩翩起舞。排头吹小芦笙者负责换调门,队形随调子的变换而异,跳完一圈,换一个调,每换新调子,都由小芦笙引吹,然后大中芦笙齐鸣,最后加入大筒。小笙音轻而脆,合奏响亮雄壮,节奏鲜明突出,气氛极吸引人。
小结:从这几种舞蹈来看,我们也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舞蹈,在古代的时候,是祭祀的时候跳的舞,后面慢慢融入了生活中,从一个民族的舞蹈来看,我们也许可以看到属于这个民族的历史信仰发展。
你可能也喜欢
揭秘水族的服饰特点
水族的建筑文化探索
细说水族的发展现状
水族语言与文化的传承
- 上一篇: 水族语言与文化的传承
- 下一篇: 水族端节是什么?水族简史大起底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