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大全之泰安岱庙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1日 10:50:35    作者:网络

  道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历史悠久的教会,它是我国本土教会,对我国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影响。道观是道教信徒供奉神仙的一个地方,它是我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岱庙是世界全真教的圣地,位于泰山的南麓,始建于汉代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大家是不是对这个道观很好奇呢?现在就不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道观大全吧。


  简介
  岱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区北,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都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标志性建筑。

  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重,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飞机炸毁,仅存3级,1973年移此。

  起源传承
  东岳庙。又名东岳行宫、东岳行祠、泰山庙、天齐庙等,是道教的重要道场。东岳庙最早起源于对泰山的崇拜。后来经过不断传播,发展成影响全国的信仰。隋唐以后,凡是有泰山信仰的地区几乎无不建有东岳庙,所以历史上有“东岳之庙,遍于天下”的说法(明孝宗《重修东岳庙碑》)。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大和泰安地区申报非物质文化的重视,泰安地区民俗文化的研究,更成为广泛意义上的泰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泰山东岳庙及东岳庙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泰山东岳庙(岱庙)创始于汉,为泰山信仰的祖庭。是随着对泰山的崇拜各地修建泰山神的行宫或行祠。有史可查的是隋唐时期,特别是唐玄宗封禅泰山告成后,首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对全国各处修建东岳庙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许多碑记都记载全国郡县普建东岳庙始于盛唐封禅。如元孟淳《长兴州修建东岳行宫记》曰:“自唐封禅郡县咸有之。”

  泰山祭祀极盛于赵宋,宋真宗封禅泰山,加禅帝号后,泰山神的信仰渐渐扩大,各地兴建东岳行祠。大中祥符三年(1011),宋真宗降敕称:“越以东岳地遥,晋人然(虽)备蒸尝,难得躬祈介福,今敕下从民所欲,任建祠祀”此敕颁行,促使东岳庙在北宋国境普遍兴建。宋人陆周在为海盐东岳庙所作碑记中称“章圣皇帝东封,申严帝号以彰洪德,允答元功,顺天休命,典册具存,是于今日尤为尊崇,非诸祠庙所得拟议也。”赵室帝君对泰山崇祀始终不替,促使东岳庙祀在南北进步普及,真正发展成为全国性祠庙,因此在两宋期间东岳庙是一个发展的大高峰期。

  元蒙入关,继承了宋代这一庙祀传统,且由于元代疆域开阔,也使东岳庙的分布更加广阔。元至正年间《重修东岳庙碑铭》(山西蒲县)所言:“今岱宗之庙遍天下,无国无之,无县无之,虽百家之聚,十室之里,亦妥灵者”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庙祀状况。

  明初改制祀典,东岳行祠被正式纳入“会典”(《明会典·祭祀》),并与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城隍庙、文庙、关王庙、火神庙、马王庙等合成一整套官方祭祀系统,在各府州县普遍推行。这一体制于清朝入立中原后仍在延续。于是形成了凡设州立县,几乎均建置有东岳庙的格局。故有研究者认为:明清两朝是东岳庙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期,各地之庙在总数上已远逾宋元。

  古庙历史
  创建历史悠久,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唐开元十三年(725)进行增修,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据《重修泰岳庙记碑》所载,时有“殿、寝、堂、阖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八百一十有三楹。”金代部分建筑被毁,元时又有增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庙内大部分建筑遭到焚毁,清代修缮。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