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文化的兴起跟生活有什么联系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4日 19:36:00 作者:小斓同学
庙会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庙会根据极其复杂的社会模式,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社会文化发展,带有宗教的影响跟世俗生活的反应,很大程度的反映了人们长期生活沉淀的思想文化。庙会是一个地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所在,也是每个地方非常热闹的位置。本期的中国地域文化我们就来看看庙会是怎么兴起的吧!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但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跟。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戎等等。
旧时庙会是结合佛,道两教的宗教节日而开放的,人们到庙里去,主要是为了进香,求福祈祥。有些定期庙会,晚期已无香火,演变成纯贸易性的集市,人们逛庙主要是买些土特产和日用百货,顺便看看小戏和杂耍,进行娱乐。总之逛庙的人不是为了吃。但人们在庙上烧香、购物、娱乐,总要转悠半天,必然又饿又累。看到各种好吃的,不免产生食欲。所以庙会上那种吃食摊子自然也就座无虚席了。
在庙会上经营风味小吃的,有它的特点,一般都是浮摊,有的支个布棚,亮出字号,里面摆了条案、长凳;有的则只将担子或手推独轮车往庙上一停,任人围拢,站立而吃。经济实惠,适合当时平民的消费水平。在定期庙会上,吃食摊比较集中;临时节年庙会则多与土产、百货、卖艺者间杂在一起。
庙会的兴起是民间发展的一种模式,在以往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活动。庙会文化的发展也是我国文化发展重要的一部分。
你可能还喜欢:
- 上一篇: 庙会文化的个性发展 文化的继承
- 下一篇: 庙会文化的发展 庙会都有哪些类型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