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河南地方戏有多少种?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8日 13:53:11 作者:网络
豫剧是我国梨园中占有很重要的一个席位,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而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河南的地方戏在历代著名演员的带领下逐渐繁荣。那么,以豫剧为主要代表的河南地方戏至今有多少种呢?豫剧的名角们都有谁?随小编一起大中国戏曲文化中去看看吧!
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以及临近各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豫剧的声腔,有的高亢活泼,有的悲凉缠绵,能够表演各种风格的剧目,传统剧目有六百五十多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著名演员有常香玉、牛得草等,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七品芝麻官》《花木兰》《朝阳沟》等
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因为这里有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丰富多采的戏剧种类,在河南戏剧园地争奇斗妍。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有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豫南花鼓戏等等。这些剧种风格各异,迥然有别。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地方大戏和地方小戏。所谓“大戏”,就是较多地上演反映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这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剧目,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均有,而又往往以黑脸、红脸、为主,豫剧、越调、大平调、怀梆、怀调、大弦戏等就属于此类。这类戏,都有热烈、红火、激昂、明快等特点。
河南越调,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其演出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皮影越调戏;第二是木偶越调戏;第三是越调大戏班。这三种演出形式迄今仍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的南阳一带农村流行。
河南越调音乐由于其历史悠久,既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腔主要为“越调”,有时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伴奏乐器以四胡(俗名“上天梯”)为主(因而越调也有时被称“四股弦”),卧笛、月琴为辅,后来逐渐增加了短杆坠胡、闷子、二胡、唢呐、三弦和琵琶。
越调的传统剧目分为正装戏和外装戏两种,有四百多出。正装戏为越调的传统剧目,其结构严整、唱词深奥,每段唱词固定,并规定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道白时用卧笛伴奏,主要演历史袍带戏,多以生、净为主角,如:《抱火斗》、《文王吃子》、《乌江岸》、《十五宫》等。外装戏多系活词连台本,也有许多公案戏。外装戏以小生、小丑为主角,词句通俗,多唱少白,生活气息浓厚,如《李双喜借粮》、《火焚绣楼》、《哭殿》等。
当代河南越调代表性的演员有生行的张秀卿、申凤梅,旦行的毛爱莲等。
“大宝贝”张秀卿,是越调的正宗泰斗。她主演《哭殿》中的唐王李世民,一个飘然出场亮相,其仪表的庄重,举止的潇洒,就能博得观众的喝彩,再加上她那说中有唱,唱中带念的唱做艺术,向被誉为越调的“盖河南”。
申凤梅的表演也颇为精湛,1963年赴京演出时首都文艺界称赞她演的诸葛亮,“演得准、演得深”。称赞“她运用功力深厚的唱做技巧既不造作,又不卖弄。朴素里透潇洒、自然中含深沉”。因而有“活诸葛”之称。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破格把她这样一位地方戏的女演员收作为徒弟。
越调旦角行当的代表人物是毛爱莲,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运用越调传统音乐唱腔创造了一种轻圆润、曲调清新的声腔艺术,塑造了雍容尔雅的洪美荣(《火焚绣楼》),活泼可爱的王玉姐(《招风树》)以及勤劳、勇敢、淳朴、热情的张大娘(《卖箩筐》)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难怪许昌漯河一带农村流传着:“破上一月不吃盐,也要看看毛爱莲”的赞语。
优秀中年演员何全志,表演方面才华出众,他在《收姜维》中扮演姜维(红生),在《诸葛亮吊孝》中扮演周瑜(武生),在《李天保吊孝》中扮演张忠实(老丑),这是三个不同行当、不同身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但都演得活灵活现,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而人们都称他是一个文武不挡、生丑皆能的全才演员。
越调的主要剧团有河南省越调剧团,该团常年活跃在豫南、豫西一带,以中青年演员为主。其他许昌市越调剧团、社旗县越调剧团,也比较活跃
- 上一篇: 生旦净末丑脸谱组图欣赏
- 下一篇: 中国戏曲大全之京剧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