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大全之北京曲剧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5日 16:14:19 作者:网络
北京曲剧和其他主流戏曲有着本质的差别,别的戏曲都是行当的区分,但是北京曲剧则没有严格的行当之分。北京曲剧在现在舞台上崛起,其表演特点多与生活有关。现在就跟小编来了解一下中国戏曲文化中北京曲剧的一些资料吧,相信会有你喜欢的。
简介
北京曲剧是汉族传统戏曲之一,他是以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为主发展而成,初名“曲艺剧”,1952年始正式定名为“曲剧”。单弦牌子曲,也称“八角鼓”,是采用牌子曲联缀体,三弦伴奏,八角鼓击节演唱故事的一种说唱艺术,曲调丰富,形式多样。它的主要曲调有〔太平年〕、〔云苏调〕、〔罗江怨〕、〔南城调〕、〔剪靛花〕、〔湖广调〕、〔南锣北鼓〕、〔数唱〕等,大都出自民间小曲,有的擅长抒情,有的适合叙事,成为曲剧选用唱腔曲调和改编创造新唱腔曲调的主要来源。单弦的演唱形式,有单唱、对口唱(拆唱)、群唱和彩唱。其中拆唱、彩唱等已发展为装扮角色的简单表演(仍保持有说唱的特点)。北京曲剧在逐步向舞台表演艺术过渡时,曾吸收和借鉴戏曲、话剧等形式,作为创造曲剧的基础。1950年,北京曲艺演员,开始尝试演出现代生活剧目。1951年夏至1952年初,北京曲艺团选用单弦牌子曲,并吸收大鼓、琴书的唱腔,排练和演出作家老舍编写的现代戏《柳树井》,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接着又陆续排演《张桂容》(据话剧《妇女代表》改编)等现代戏。在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的情况下,形成了曲剧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随后,又排演了清装戏和古装戏,如《杨乃武与小白菜》,并摄制成影片。1979年北京曲艺团改名北京曲艺曲剧团。
历史沿革
起源
北京曲剧,唯一在北京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北京地方戏曲剧种。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初,是由魏喜奎为首的一代老艺术家创立的一个新兴的剧种。由单弦牌子曲及北方民间曲调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原称曲艺剧。
发展
1949年4月,北京曲艺艺人曹宝禄、魏喜奎、顾荣甫等组织“群艺社”,在前门箭楼游艺厅演唱曲艺。为了使节目丰富多彩,他们在“拆唱八角鼓”(亦称“彩唱八角鼓”或“牌子曲”)的基础上,以单弦、琴书、大鼓、京剧、评剧等唱腔演唱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探亲家》、《新打灶》、《四劝》等“解放新戏”,这些小戏被称为“新曲艺剧”。此后,他们又排演了新戏《婚姻自由》,在听取了老舍和马少波等艺术家意见后,去掉了京、评等剧种的唱腔,改为以单弦牌子曲为主,并增加了北京曲艺中其他曲种的唱腔,使音乐风格更趋统一。
代表作品
北京曲剧以擅演“清装戏”和“现代戏”而着称,风格新颖,表演朴实,演唱清晰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唱腔以单弦牌子曲为主兼收北方鼓曲和民间说唱因而韵味独具。1959年,北京市曲剧团正式成立。三十多年来,创作、改编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珍妃泪》、《少年天子》等上百个剧目;涌现魏喜奎、佟大方、孙砚琴、王凤朝、莫歧等着名艺术家;中青年演员甄莹、许娣、张绍荣、孙宁、佟仲琪等也已成为该团的中坚力量。1995年5月,该团推出的“清装戏”《烟壶》享誉京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演出超百场,观看人次愈十万人,被誉为“京腔京韵,雅俗共赏”的好戏,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六届“文华奖”新剧目奖及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9月,该团改编了老舍的同名话剧《龙须沟》,用北京的地方剧种演北京的人和事,别有情趣。
- 上一篇: 中国戏曲大全之豫剧
- 下一篇: 中国戏曲大全之河北梆子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