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大全之巴陵戏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9日 10:46:09    作者:网络

  巴陵戏又称“岳州班”,是中国戏曲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形成于湖南岳阳一带,故名为:巴陵戏。它主要是使用昆腔和弹腔来表演,直到后来逐渐改变为以弹腔为主。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戏曲剧种感到很好奇呢?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简介
  巴陵戏形成和流行于古称巴陵的湖南岳阳一带,故得名巴陵戏。因巴陵旧属岳州,又名“岳州班”。它主要有昆腔和弹腔两种声腔,用湖广者、湘北方言声调演唱。明末已有演出。巴陵戏的昆腔,源于明代盛行的昆山腔。清代中叶,昆腔曾在岳阳流行。清乾隆前后,巴陵戏逐渐以唱弹腔为主。弹腔包括“北路”的西皮与“南路”的二黄。清末是巴陵戏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巴湘十三块牌”、“巴湘十八班”的职业班社。传统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和话本,共计540多个。

  艺术特点
  声腔
  巴陵戏的音乐,分声腔和伴奏音乐两部分。声腔又分昆腔、弹腔和杂腔小调。巴陵戏中的昆腔分为“套曲”、“正、青合套”和“散牌子”三类。昆腔剧目仅剩三个,多数曲牌已逐渐成为唢呐吹奏曲牌。弹腔分为南、北路,又各有其反调,叫“反南路”与“反北路”。同时还有一种特殊唱腔形式:“西二黄”,即唱腔是路,胡琴把位用北路指法,其过门能巧妙地将南北路融合一体,也就是南唱北拉,因而风味特别。弹腔具有较完整的各种板式。杂腔小调则生动活泼、节奏明快,多见于丑角和跷子戏中。

  巴陵戏的伴奏音乐包括唢呐牌子、丝弦牌子和锣鼓经等。弹腔的伴奏,习惯称为“九根弦”,即胡琴、月琴和小三弦,还有唢呐、笛子、长杆子。月琴有“满天飞”的伴奏特技。过场曲牌分唢呐和丝弦两种牌子,多无唱词,为配合剧情和人物感情而用。打击乐的乐器有:板鼓、课子、堂鼓、大锣、小钞、云锣、马锣等。有一套完整的锣鼓经,成为将唱、做、念、打等表演程式组成一体的纽带。

  传承价值
  巴陵戏是湘东北地区戏剧的代表,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的地方大戏剧种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舞台语言、剧目、声腔、音乐、表演乃至演出习俗中承载着大量与岳阳有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岳阳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活化石",又是研究中国戏曲流变和地方剧种成型、发展的宝贵资料。民国中后期,巴陵戏开始走向衰落,1949年以后经过抢救得到复兴。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湖南仅存岳阳市一个巴陵戏专业剧团,已处于灭绝边缘,急需得到救助和保护。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