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大全之吕剧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9日 14:11:17    作者:网络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或者琴戏,是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在山东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目前主要流行于山东和浙江等地。吕剧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于起源地却众说不一。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戏曲很好奇呢?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简介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1900年前后,吕剧被搬上舞台;1920年以后,吕剧班社进入济南、大连等城市演出;1951年,第一个吕剧专业院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济南市吕剧院)成立;1953年,第一个省级院团山东省吕剧团(山东省吕剧院)成立,这一时期出现了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着名艺术家,以及《姊妹易嫁》《借年》《李二嫂改嫁》等着名剧目。

  鼎盛时期全国有近百个专业吕剧院团,影响波及山东、江苏、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安徽、河南、天津、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

  发源地之争
  吕剧由山东最主要的曲艺形式——山东琴书发展而来,最能代表山东风格,这已经在学界达成了广泛共识。不过,吕剧作为戏剧形式,最早发源于哪里,却有着不同的说法,流传较广的是博兴和广饶两种说法。

  博兴说
  约在1880年(清光绪六年)左右,孙中新便和刘峦峰等唱曲艺人合伙,把带有故事情节的曲子,如《后娘打孩子》《审青杨》等,按故事中的人物分扮角色,仿照戏剧的样子化妆演出,当时群众称这种艺术形式为“唱小戏”,主要伴奏乐器是四根弦。后来在伴奏方面,又增加了扬琴和坠琴,唱腔由“秧光腔”改为“坐腔扬琴”,很快又发展到“上装扬琴”。

  2007年,博兴县吕艺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吕剧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广饶说
  约1900年,乐安县北部(现已划归东营区)时殿元和崔心悦、谭明伦等人从京剧、五音戏的表演中受到启发,第一次将琴书中的《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当地群众称之为”驴戏“,而演员自称为”化妆扬琴“。当时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和坠琴,主要曲调是”凤阳歌“,后来发展成了”四平“这一板式,又增添了”二板“等。

  2008年,东营区牛庄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吕剧)之乡“荣誉称号。

  其实,吕艺镇与牛庄镇相距不远,而博兴县和广饶县毗邻,曾同属于惠民地区。吕剧的发源地究竟能具体到哪里,大概已经很难说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吕剧是从黄河三角洲地区走向全国的。

  艺术特点
  优美朴实
  吕剧音乐是在从山东汉族民间俗曲演变而来的“坐腔扬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既是“戏曲”又是“曲艺”。其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兼唱曲牌。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基本板式有“四平”、“二板”(包括“垛子板”和“流水”)、“娃娃”三种。吕剧的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坠琴、扬琴,其次为二胡、三弦、琵琶、笛子、唢呐等,可视剧情酌情增减。新中国成立

  姊妹易嫁
  后又增加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伴奏多采用“学舌”(对位)形式。如二板伴奏模仿唱腔一句,四平伴奏模仿唱腔的下半句或尾腔。武场伴奏乐器主要有皮鼓、板、大锣、小锣、大铙钹、堂鼓、打鼓等。锣鼓经均自京剧等剧种吸收。

  自然流畅
  吕剧的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声为主,个别高音之处则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处理,听起来自然流畅。吕剧的唱腔讲究以字设腔,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口语自然。润腔时常用滑音、颤音、装饰音,与主要伴奏乐器坠琴的柔音、颤音、打音、泛音相结合,以及上下倒把所自然带出的过渡音、装饰音浑然一体,使整个唱腔优美顺畅。

  贴近群众
  吕剧使用的语言属北方语系的济南官话。其重字规律和读音咬字方法都与普通话多有近似之处。吕剧传统剧目的舞台道白,是以济南官话为标准的基础上偏重于上韵;而现代戏的道白则直接使用济南官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表演中,吕剧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