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大全之柳琴戏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0日 11:05:50    作者:网络

  柳琴戏又称“拉魂腔”,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山东、江苏等地,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柳琴戏最初是以滕州的民间小调为基础,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戏曲很感兴趣呢?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简介
  柳琴戏,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民间小演唱“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在没有称为柳琴戏之前,又称“拉魂腔”,通常称作“拉魂腔”。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是以滕州民间小调拉魂腔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艺术特色
  唱腔
  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怡心调"是本剧种的最大特点。此外,在唱腔的落音处,女腔常用小噪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也是其独特风格。节奏大多是有板无眼的1/4击拍,除了大部份是后半拍起唱处,还有连续切分的变节奏,给人以欢快、活泼、跳跃之感。由于唱腔旋律与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经常出现,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谐。

  柳琴戏的唱腔以徵调式与宫调式为主,徵调式温和缠绵,宫调式明快刚劲。柳琴戏唱腔曲调有:哈弦、起板、导板、连板起、拉腔、射腔、起腔、含腔、平腔、停腔、柔腔、叶里藏花、雷对调、一哟调、老公调、回龙调、垛板、调板、闸板、冒调花腔、四六长腔、男女拉拉腔等。此外还有从民间小调变化而来的过河调、赶脚调、送郎调、补缸调、叠断桥、打牙牌、千金小组进花园调、小放牛、八段锦、调兵调、叶落金钱等。其板式大致可分为慢板、二行板、数板、紧板和五字紧板等。

  伴奏
  柳琴戏板式大致可分为:慢板(又叫幽板、澄清板)、二行板(又叫流水板其中还有快慢之分)、数板、紧板和五字紧板等。

  柳琴戏的音乐工作者创作和改编了很多伴奏曲,有的已形成了新的传统曲牌。如:[苦中乐]、[绣花牌]、[水龙吟]、[什样锦]、[朝天子]、[抱妆台]、[云灯]、[游场]、[建都]、[扫灵]、[哭灵堂]、[三清曲]、[走马出兵]、[赏花]、[娃娃令]、[迎春曲]、[传情曲]、[鸳鸯戏水]、[喜临门]、[叶落金钱]、[进花园]、[会佳丽]等。

  乐器
  柳琴戏"文场"有土琵琶、笛子、唢呐、笙、管、二胡、小三弦等,"武场"有"四大件"。还运用了电声乐器。伴奏音乐也运用了和声、配器等技法。值得一提的是,柳琴戏的主弦乐器,从只有两根丝弦的土琵琶,通过改革多次研制相继制成了三、四、五、六弦的多种高中音柳琴。

  角色
  柳琴戏的角色有自己特殊的名称,在小头、二头、二脚梁子、老头、老拐、大生、勾脚、毛腿子、奸白脸等行当中,小头即闺门旦,二头即青衣,二脚梁子即青衣兼花旦,老头即老旦,老拐即彩旦,大生即老生,勾脚即丑,毛腿子即花脸,奸白脸即白面。柳琴戏的表演粗犷朴实,节奏明快,乡土气息浓厚,演员的身段、步法明显带有民间歌舞的特点。

  传承意义
  柳琴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种姊妹艺术的优点,并与流行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着密切联系,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电视的迅速普及,以及多种娱乐样式的出现,柳琴戏观众逐渐减少,表演团体悄然萎缩,柳琴戏慢慢退

  出人们的视野。到今天,你很难再看到一场纯粹的柳琴戏演出,听到几句纯正的拉魂腔声调了。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