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中的伦理思想 政治学上的精华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3日 09:00:00    作者:十二星座网

  道家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道家思想对于人们的人格形成了重大又深远的影响。道家思想对我国政治的影响主要是在理论跟实践上面,道家们提出了各种现实主义的思想,在这个基础上,主张了人跟自然的规律性,在中国历史上是政治学上的精华。那么你知道道家的人道主义伦理观是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道家思想

  道家尊崇自然之道,要求弘扬生命的价值,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自由,昭示了人道主义的宗旨和价值取向。

  1、“全生保真”。这是道家的重要原则。道家认为,世间最可贵的是生命,“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足以易之。”提倡珍视生命,反对涂炭生灵,也不赞成“杀身成仁”。

  2、“化同大道”。道家认为生与死是自然规律。主张在精神上超越生死,化同大道,并以“道通为一”的思想来解释生死,使生死具有了宇宙学的意义。在道家思想中,人是没有原罪的,不需要外在的力量来拯救,只需要自身的修持,来达到“万物与我同一”的境界。所以,道家的“化同大道”,并非宗教,而是对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3、“天籁齐物”。道家认为人我之间、物我之间都是平等的。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为而不争”,认为“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体现了早期无政府主义思想;在社会生活方面,倡导不分尊卑贵贱和自由平等的生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以一种朴素的平等思想与儒家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观念分庭抗礼。

  4、“贵德重道”。这是道家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道家“贵德重道”的思想主要包括:

  其一,“内在道德”的修养功夫。道家要求把道德视为内在的自觉,主张“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做人要敦厚和老实,不要轻薄和浮华;认为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宽容和合,化育万物而不矜其功,惠泽众生而不图其报,人也应有这种博大的胸襟,“为而不恃,功成弗居。”反对居功自傲和恃功索取。

  其二,“抱朴守真”的道德趣向。道家认为宇宙苍生皆自然而质朴,人也应当抱朴守真、率性而行、“不以德为德”。也就是说,高尚的道德是不必表现出来的,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认为修持道德是天经地义的,反对以任何形式把道德作为谋取功名的手段,表达了道家超越必然,追求自由的愿望。

  其三,“为而弗争”、“多予少取”的道德原则。庄子说:“人皆取先,己独取后…人皆取实,己独取虚…人皆求福,己独曲全…”主张“为而弗争”,这与其说是消极退让,不如说是道家对人生境界的一种参悟和超越。“以其不争,则天下莫以为争”,表达了道家对于得与失的超然心态;而“以退为进”、“以静制动”更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

  其四、“以德报怨”的高尚品格。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认为“善人者,不善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道家的这一思想,超越了常人的“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心态,倡导以宽容和合之精神、真诚友好之态度,去感化他人、抑恶扬善,这对于推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的形成十分有益。

  5、“清静无为”。这堪称道家思想的主旨。“无为”即无违,也就是不违反客观规律。用于治国,要得民心、顺民意,“而天下治矣”;用于修身,“清静可以为天下正”,“清”为不贪,“静”为不躁,即不贪不躁可以为天下立正气。这在人类文化史上是具有恒久价值的真知灼见。

  道家伦理具有浓重的人道主义色彩,虽然不属于社会精神的主动力方面,但其所崇尚的抱朴守真、平等待人、多予少取、为而弗争、以德报怨的伦理原则,对于淳化社会风气、净化人的心灵、提升道德境界、缓和矛盾冲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也不乏现代价值。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人总是会有一些问题,道家哲学“不能解决问题,但它能使人有一精神境界。对于有这种精神境界的人,这些问题就不成问题了。它不能解决问题,但能取消问题。人生之中总有一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而只能取消的。”

  道家思想作为我们国家重要的思想支柱,对于我们现在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道家倡导的法治原则跟精神的交融,间接的对法律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渊的影响,这是一种实质的美学。

  你可能还喜欢:

  道家文化养生 天然的生活方式

  道家文化研究 鲜明的特点展现

  道家文化的精神 自然观念的认可

  道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 有什么联系

展开阅读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